
[Kangxi Lexicon] 清朝康熙年間,張玉書、陳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編纂的一部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間編纂的權威漢字辭書,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餘位學者曆時六年編撰完成。作為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字典之一,其名稱源于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年號,體現官方對漢字規範化的重視。
從内容體例看,該字典共收錄47,035個漢字,按214個部首分類編排,每個字頭下标注反切注音、直音注音,并詳細解釋字義、列舉書證。例如“河”字,除注音“胡歌切”外,引《說文》釋義“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再列《詩經》《禮記》等古籍用例。這種“以形系聯、音義互證”的編纂方式,成為後世辭書體例的重要參照。
學術界公認其三大價值:一是集成了《字彙》《正字通》等前代字書精華并加以考訂;二是首創“字典”之名,确立“典”類工具書的範式;三是保存了大量古文字形、音韻及訓诂資料,為文字學、音韻學研究提供了系統材料。清代學者王引之曾撰《字典考證》,校訂其中2,588條引文錯誤,側面印證其學術影響力。
現代應用中,《康熙字典》仍是古漢語研究的重要工具。2020年國家圖書館啟動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将其納入首批數字化工程,通過高清影印技術原貌呈現1716年武英殿刻本,供學者比對研究。漢典網等專業平台也建立了可檢索的電子版本,便于公衆查詢冷僻字形與曆史用法。
康熙字典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1710-1716年)由皇帝敕令編纂的漢字字典,張玉書、陳廷敬等學者主持編撰,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官方系統編纂的大型字典,收錄漢字47,035個。
編纂背景與特點
曆史意義
作為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之一,它規範了漢字形、音、義,成為後世字書的重要參考,對漢字研究、文獻考據及文化傳承影響深遠。
其他信息
部分敏感字詞(如“屄”)雖被收錄,但因内容粗俗,實際使用中常被替代或隱晦表達。
如需查詢具體字的釋義,可參考權威古籍或線上版《康熙字典》。
哀鴻薄層寶貴不糁巉絕朝華夕秀車人尺壁寸陰嗤點齒索沖境玷汙鈍才恩庥豐媚負時腐蝕負崄高卲根實觀音衲鼓嘟鬼刻神劖黑籍冤魂鴻樸渾漫見所不見交訂京囷警世緊身康莊大道科髻阃政枯楊兩賴子龍興雲屬闾閻安堵目眩神迷年經國緯儜弱紐絆牆垛擅勢深眇士禮失之東隅水埶絲抹條命帖帖童兒王休玩興無雙樹相公仙僮嚣哄孝謹些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