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枚鄒的意思、枚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枚鄒的解釋

漢 枚乘 、 鄒陽 的并稱。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贈翰林三學士》詩:“三賢推侍從,卓犖傾 枚 鄒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枚鄒”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指代漢代兩位著名文學家枚乘和鄒陽的并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枚鄒”由“枚”和“鄒”組成,分别指:

二、曆史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赴江陵途中贈翰林三學士》詩句:“三賢推侍從,卓荦傾枚鄒。”
韓愈借“枚鄒”贊譽三位翰林學士的才華,類比枚乘、鄒陽的文學成就。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例如:

  1. 評價文采卓絕的人物;
  2. 引用漢代文學典故時;
  3. 研究韓愈詩歌的文學批評領域。

四、補充說明

“枚鄒”是漢代文學雙星的合稱,常用于借古喻今的文學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枚鄒》是什麼意思

《枚鄒》(méi zōu)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或物的形态或數量很少,稀少到極點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一種非常稀少的東西,也可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數量非常少。這個成語的意義主要是強調了極端的稀少和有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枚鄒》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鞏”。其中,“木”是指木頭,常用來代表與木材、樹木相關的事物,代表物質的基礎;“鞏”是指把東西緊緊綁紮在一起,常用來代表緊固、牢固、穩固的意思。整個成語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枚鄒》最早出現在《韓非子·秋水》這篇文章中,原文為“軍雖有敵,無敵之匹。官軍員數十萬,君臣充海内,而币重于陳與衛,則是鄒之也。勢雖大,贶鄒之也。”後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極其稀少的事物。

繁體

繁體字《枚鄒》為「枚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枚鄒》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某鄒」,其中的「某」是形容詞用法,表示特定、确定的意思,如今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他手中隻有枚鄒,無法完成這個任務。

這個地方的遊客很少,隻有枚鄒。

組詞

枚草鄒葉、枚限鄒賜、枚富鄒貧、赢多負鄒、鄒血濺胸等。

近義詞

稀有、稀缺、罕見、珍貴。

反義詞

豐富、充足、衆多、普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