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文士之筆鋒,武士之劍鋒,辯士之舌鋒。《韓詩外傳》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筆端,避武士之鋒端,避辯士之舌端。”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 唐 駱賓王 《上齊州張司馬啟》:“挫三端於情鋒,朝九流於學海。” 唐 楊收 《筆》詩:“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2).猶三始。指正月初一。《隋書·音樂志中》:“食至禦前,奏《食舉樂》辭:‘三端正啟,萬方觀禮,具物充庭,二儀合體。’”參見“ 三始 ”。
“三端”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釋:
文士、武士、辯士的“三鋒”
指文人的筆鋒、武士的劍鋒、辯士的舌鋒,象征三種職業的核心能力。
時間概念:正月初一
古稱“三始”,指新年第一天,象征萬物起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韓詩外傳》《隋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4)。
《三端》是一個常用的詞彙,表示三個不同的方面或者維度。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事物具有全面、全方位的覆蓋或者包含各個層面的特點。
《三端》這個詞由“立”和“片”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立”部表示“站立”、“豎立”的意思,而“片”部表示“片刻”、“片斷”的意思。整個詞的總共有五個筆畫。
《三端》一詞最早出自于古代典籍《禮記·喪服》中的一句話:“喪服之制,必三端具。”這句話描述了喪禮的規定,要求人們在進行喪禮時,必須滿足“三端”的條件。
《三端》的繁體字是「三段」,同樣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而《三端》的古時候寫法中,「立」部分的上部是上半塊橫,下部是兩個豎狀的一折線;「片」的下部是橫,上部是一個向下的彎曲。
1. 這本書介紹了這個領域的三端發展,使讀者能夠全面了解。
2. 這個方案考慮到了經濟、環境和社會三端的影響。
補充(補充完整所有方面)、全面(包含所有方面)
全面、綜合、多方面
單一、片面、狹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