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衡的意思、持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衡的解釋

(1).見“ 持衡擁璇 ”。

(2).持秤稱物。比喻公允地品評人才。 唐 綦毋潛 《送崔員外黔中監選》詩:“持衡出帝畿,星指 夜郎 飛。”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然自後北闈試事,不復令新殿撰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舊制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持衡”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保持平衡與公正
    指在處理事務時堅持不偏不倚的态度,維持事物的平衡狀态。例如在經濟領域,常被用于描述“盈虧持衡”等場景。

  2. 品評人才的公允性
    源自“持秤稱物”的比喻,引申為公正地評價和選拔人才。如唐代杜甫詩句“持衡留藻鑒”,即用此意。


二、曆史典故與引申義

  1. “持衡擁璇”的權柄象征
    該詞最早與“持衡擁璇”相關,指代掌握國家權柄(“衡”“璇”為北鬥七星中的兩星,象征權力)。宋代林逋詩中“他日願持衡”即表達對執掌國政的期許。

  2. 文學中的運用
    唐代詩人綦毋潛曾以“持衡出帝畿”描述官員外派時的公正形象,清代文獻中亦有用例說明其與科舉選拔的關聯。


三、現代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1. “持衡留藻鑒,聽履上星辰。”(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
  2. “當外彙儲備趨于持衡時,需保持高利率以穩定經濟。”(現代經濟文本)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演變脈絡,可參考漢典及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持衡"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保持平衡、平衡自己的心态、行為舉止等方面。下面按要求給出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持:手(扌)+ 次(次) - 衡:行(彳)+ 黃(黃) 來源: "持衡"最早見于《周易·系辭下》:“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而能始,不自年而能終也。是以天地持衡而萬物備焉。”意思是天地之所以能夠存在長久,是因為它們不自私自利,能夠保持平衡,萬物才能夠安穩存在。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持衡"分别是"持衡"和"持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持衡"的字形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他是一個很懂得持衡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保持冷靜和理智。 2. 為了身心健康,我們需要學會持衡,充分平衡工作、休息和娛樂的時間。 組詞: 持證、持久、持之以恒、平衡、保持、均衡等。 近義詞: 平衡、維持、均衡、穩定等。 反義詞: 失衡、偏頗、不平衡、不穩定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