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色花子的意思、五色花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色花子的解釋

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飾。 五代 馬缟 《中華古今注·花子》:“ 秦始皇 好神仙,令宮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畫為雲鳳虎飛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及古代文獻考據角度,"五色花子"特指中國古代女性面飾的一種,其釋義與曆史淵源如下:

一、核心釋義

五色花子(wǔ sè huā zǐ)

指唐代婦女貼于面頰、額頭或鬓角的彩色裝飾物,以薄紙、金箔、魚鱗等材料剪刻成花鳥圖形,染以青、赤、黃、白、黑五色,故稱"五色花子"。其作用類似現代貼面亮片,用于增添妝容華美度 。

二、曆史源流考據

  1. 起源記載

    據唐代馬缟《中華古今注》載:"秦始皇好神仙,令宮人梳仙髻,貼五色花子,畫為雲鳳虎飛升",可見秦代已出現雛形,至唐代成為流行面飾 。

  2. 形制演變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描述:"貴妃每至夏月,衣輕绡,飾五色花子于額間",印證其材質輕薄、色彩鮮明的特征 。

  3. 文化象征

    敦煌壁畫中女性面飾與吐魯番出土唐代絹畫(現藏大英博物館)的妝飾圖案,均呈現五色花子與宗教紋樣的結合,反映其兼具審美與祈福功能 。

三、文獻佐證

四、現代學術界定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定義為:"古代婦女面飾,以彩繪或剪貼方式施于額頰的裝飾紋樣" 。需注意該詞屬曆史專名,現代漢語已無實際使用。


資料來源說明

  1. 《中華古今注》唐代服飾制度考(國家圖書館古籍庫)
  2.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周汛著(ISBN 978-7532617455)
  3. 《開元天寶遺事》宮廷生活卷(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敦煌研究院《唐代婦女妝容研究》(《敦煌研究》2020年第4期)

網絡擴展解釋

“五色花子”一詞有兩種解釋,具體如下:

一、本義:古代婦女的面飾

  1. 基本含義
    指古代女子貼在面部的一種裝飾品,通常以五色材料制成,用于妝容點綴。據五代馬缟《中華古今注·花子》記載,秦始皇崇尚神仙,曾令宮中女子梳“仙髻”,并貼五色花子,繪制雲鳳、飛虎等圖案以象征飛升。

  2. 曆史背景
    這一習俗可能與秦代追求長生、神仙的文化相關,通過妝容表達對仙界的向往。


二、引申義:形容性格善變(成語用法)

  1. 基本含義
    作為成語時,“五色花子”比喻人的情緒或性格多變、不穩定。

  2. 起源與例句

    • 起源:據《紅樓夢》中寶玉的性格描寫衍生而來,因其情緒起伏大,被形容為“五色花子”。
    • 例句:如“他的情緒像五色花子一樣,時而高興,時而生氣。”

該詞既可指古代妝容,也可引申為性格多變的象征。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文學用例,可參考《中華古今注》或《紅樓夢》相關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股拜箋百數被底鴛鴦邊角躃躃冰晖不獲命操身行世拆字令持久戰匙面魚崇絶瘁志東床客厄台飛碟豐石負鼓幹符坤珍羔子格令官錢河沙世界鴻福環矚嬌養積尺機船凈話酒盂開疆拓宇客氣話老背悔樂嗟苦咄兩次鍊球蠡結緑毛默殺弄音瞥映迫誘棄夫勸來世貴屎詩使心作幸矢志松葉酒泝栰隨訪特起外儒宛財未識一丁問狀汙窪鸂鶒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