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邉角”。1.邊地的畫角或畫角聲。 唐 白居易 《賦得邊城角》詩:“邊角兩三枝,霜天 隴 上兒。” 唐 李商隱 《楊本勝說于長安見小男阿衮》詩:“語罷休邊角,青燈兩髩絲。” 馮浩 箋注:“角,畫角也。謂晚角将罷。”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賦》:“側過如邊角之蕭條,遙聞如胡笳之悲徹。”
(2).邊地。 宋 李曾伯 《水調歌頭·庚子送周昞仲赴江東幕》詞:“況是眼前局面,心腹憂如邊角,勝著賴帷籌。” 清 錢謙益 《兵使慈溪馮公進秩督學福建叙》:“ 閩 之在海内,以局勢論之,當為邊角,不當為腹腴。”
(3).指物體邊沿和兩個邊沿相接的部分。 蕭軍 《第三代》第八部五七:“這墳墓是埋葬在 淩河村 後邊一帶山梁上 劉 家祖墳的邊角。” 張炜 《古船》第二章:“最後馬車還是停在了曬粉場邊角上的粉絲包跟前。”
(4).制作物品時,原材料經切割、裁剪下來的多餘部分。 王璞 《最漂亮的是那隻燈罩》:“現在,我們發愁的就是材料,你們的邊角馀料我們也許有用。” 高夢齡 《浮雲》十三:“東家常常把這些邊角零碎,送給他的忠誠夥計 陳老德 一部分。”
(5).圍棋術語。棋盤的邊和角部分。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劉仲甫國手棋》:“ 仲甫 即於不當敵處下子,衆愈不解。 仲甫 曰:‘此著二十著後方用也。’即就邊角合局,果下二十餘著,正遇此子,局勢大變。” 明 馮夢龍 《女丈夫·棋決雌雄》:“勸君家别營邉角,小活些些。”
“邊角”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邊地的畫角或畫角聲
指古代邊塞地區用于報時或警示的樂器聲,常見于詩詞中。例如唐代白居易《賦得邊城角》中“邊角兩三枝,霜天隴上兒”。
邊地
泛指邊疆或偏遠地區。宋代李曾伯詞作中曾用“心腹憂如邊角”形容對邊陲局勢的擔憂。
物體的邊緣或相接部分
描述物品的邊沿或角落,如蕭軍《第三代》中提到的“祖墳的邊角”,或張炜《古船》中“粉絲包的邊角”。
制作剩餘材料
指裁剪、切割後剩餘的零碎材料,如布料、木材的邊角料。
圍棋術語
特指棋盤邊緣與角落區域,屬于棋局中戰略位置。
現代應用擴展
在幾何學中,邊角指圖形的角落或邊緣點;物理學中涉及電場/磁場集中區域;計算機視覺中用于物體特征識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或相關詩詞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