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鼓的意思、負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鼓的解釋

(1).擊鼓。負,通“ 掊 ”。 宋 蘇轼 《葉濤緻遠見和二詩複次其韻》之二:“笑我老而癡,負鼓欲求亡。” 王文诰 輯注引 施元之 曰:“《莊子·天運篇》: 孔子 見 老聃 而語仁義, 老聃 曰:‘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耶?’”按, 劉師培 《<莊子>斠補》曰:“負,讀為掊,掊猶擊也。” 宋 陸遊 《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之四:“斜陽古柳 趙家莊 ,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説 蔡中郎 。”

(2).背負着鼓。 宋 梅堯臣 《觀楊之美畫》詩:“雷部處上相與期,人身獸爪負鼓馳。後有同類挾且搥,次執電鏡風囊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負鼓”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

一、成語含義(現代常用)

基本含義:指承擔重大責任或任務,強調肩負使命的莊重感。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領導者、管理者或核心人物在關鍵時刻的責任擔當。例如:“他作為項目負責人,負鼓前行,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關。”
來源:該成語由“負”(背負)和“鼓”(象征重要事務)組合而成,比喻像背着戰鼓上陣一樣肩負重任。


二、古代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1. “擊鼓”之義

    • 通假字解釋:“負”通“掊”(pǒu),意為擊打。
    • 例證:蘇轼《葉濤緻遠見和二詩》中“負鼓欲求亡”,陸遊詩中“負鼓盲翁正作場”,均指盲藝人擊鼓說唱的場景。
  2. 字面“背負鼓”之義

    • 例證:梅堯臣《觀楊之美畫》描述雷神“人身獸爪負鼓馳”,指畫中形象背着鼓奔跑。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可參考蘇轼、陸遊相關詩作及《莊子》典故。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鼓》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負責敲擊鼓樂的人。下面是關于《負鼓》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貝(貝字旁) 筆畫:15畫 來源: 《負鼓》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據說在古時候的宴會或慶典活動中,鼓手負責敲擊鼓樂以帶動氣氛,因此得名為《負鼓》。 繁體寫法: 繁體字為「負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負鼓」這個詞的字形是有所不同的。具體的古體字形無法在此直接描繪,但經典的古籍和字典中可以找到古體字的詳細解析。 例句: 1. 他是遊行隊伍中的負鼓手,一身紅衣引領着慶典的氣氛。 2. 這個樂團有一位出色的負鼓手,他的節奏感非常穩定。 組詞: 與《負鼓》相關的組詞有: 1. 負責:指承擔責任或任務。 2. 鼓樂:指使用鼓進行演奏的音樂形式。 3. 鼓手:指負責敲擊鼓樂的人。 近義詞: 《負鼓》的近義詞包括: 1. 打鼓:指敲擊鼓樂的動作和行為。 2. 敲鼓:也指敲擊鼓樂的動作和行為。 反義詞: 與《負鼓》的反義詞可能是: 1. 聽鼓:指欣賞或聆聽鼓樂的聲音,而不是參與演奏。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