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機器開動的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 德泉 便指着那小輪船……又注上火酒點起來,一會兒機船轉動。”此指玩具模型的輪船。
"機船"是由"機"與"船"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語境中包含雙重含義。從構詞法分析,"機"指動力機械裝置,"船"指水上載具,組合後特指配備機械動力系統的船舶。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定義,機船是"裝有内燃機等動力裝置的船隻,與帆船、舢闆等非機動船相區别"(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官網)。
在專業航運領域,該術語具有更精準的界定。《船舶工程技術術語》(GB/T 12920-2008)國家标準規定,機船需滿足三項核心特征:①配備持續動力輸出裝置;②具備獨立推進系統;③載重量不低于3噸(來源: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從曆史沿革看,中國最早記錄見于1905年江南造船所建造的"鈞和"號蒸汽機船(來源:中國航海博物館)。
現代機船按動力類型可分為柴油機船、燃氣輪機船、核動力船三類。根據2024年交通運輸部統計,我國現役機動船舶中柴油動力占比達89.7%,主要應用于貨運與漁業領域(來源:交通運輸部年度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在方言使用中,閩南語區常将小型漁船稱為"機帆船",此為特定語境下的語義延伸。
“機船”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基本定義
指用機器驅動的船隻,區别于傳統依靠人力、風力或槳橹的船。該詞最早見于清末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描述了一種玩具模型輪船,通過火酒(酒精燃料)驅動。
實際應用中的延伸含義
與“機帆船”的區分
需注意與“機帆船”的差異:後者指同時配備風帆和動力裝置的混合型船隻(參考)。
詞源解析
“機”在此處指代機械動力裝置,而非現代常用的“飛機”或“機會”等含義,保留了古漢語中“樞機”“器械”的本義(參考)。
提示: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作品或特定方言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柏洞迸鼓鼻龍不便不出所料漕國刬塞刬剃搽拳承禀充邊除殘出爐德度滴滴金殜殜範進封十八姨枌橑奮勇向前光表古度好死環暈畫水镂冰會甯活鱗豭狗菅茅潔廉界說桀貪骜詐窠窟铿訇狂濤駭浪琳宇律例馬褡馬儈滿清末造眉彎妙果明義木奴南亞樵隱勤企熱旱忍事篩洗稍須輸賦説古話隨班貪殺恸悼惟那木文瑞握中物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