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酒盂的意思、酒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酒盂的解釋

酒杯。 唐 白居易 《醉送李協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沉八中丞》詩:“ 富陽山 底 樟亭 畔,立馬停舟飛酒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酒盂是古代盛酒的器皿,專指用于宴飲或祭祀時盛放酒液的敞口容器。其核心特征為口沿寬闊、腹深適中,底部通常為平底或圈足,材質多為青銅、陶或漆木。以下從形制、用途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解:


一、形制特征

  1. 器型結構

    酒盂為典型的寬口深腹容器,口沿外敞便于傾倒酒液,腹部圓鼓以增加容量,部分器型帶單耳或雙耳(稱為“鋬”),便于持握。早期青銅酒盂常見圈足設計,如商周時期的青銅盂,高度約15-20厘米,容量可容數升酒液。

  2. 材質演變

    • 青銅盂:盛行于商周,多飾獸面紋、雲雷紋,屬禮器範疇(《中國青銅器綜論》,朱鳳瀚)。
    • 陶盂:戰國至漢代普及,為日常宴飲用具。
    • 漆木盂:漢代貴族墓葬中常見,繪有彩繪紋飾。

二、功能與使用場景

  1. 宴飲器具

    酒盂在《禮記·禮器》中列為“酒器”之一,用于盛放發酵酒(如醴酒)。其形制區别于飲酒器“爵”“觚”,側重貯酒與分斟功能,常與勺(鬥)配合使用。

  2. 祭祀禮器

    商周青銅酒盂作為禮器,見于宗廟祭祀,如《儀禮·特牲饋食禮》載“實二爵、二觚、四觯、一角、一散”,其中“散”即大型酒盂(《儀禮注疏》,鄭玄)。


三、文化内涵

酒盂象征禮儀秩序與社會身份。青銅酒盂的紋飾(如饕餮紋)體現神權思想,而材質差異(青銅/陶)則反映使用者等級。《詩經·大雅·行葦》中“酌以大鬥”的“鬥”即從酒盂中舀酒的工具,印證其于宴飲禮儀中的核心地位。


示例文獻引用

《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三酒之物。” 酒盂為“三酒”(事酒、昔酒、清酒)的盛貯器之一。

考古實證: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西周青銅盂(高18.5cm),腹飾竊曲紋,内壁鑄銘文“晉侯作飲盂”,佐證其酒器功能(《中國考古學·兩周卷》)。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盂"字釋義及器物分類。
  2. 《辭海》(第七版):"酒器"條目及曆史演變。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出土青銅器全集》,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酒盂”是漢語中的傳統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解釋

酒盂(拼音:jiǔ yú)指古代盛酒的器皿,即酒杯。該詞由“酒”和“盂”組合而成,其中“盂”指敞口的盛液體容器(如《說文解字》載“盂,飲器也”),整體可理解為專用于飲酒的器皿。

二、字義分解

  1. 酒:指以糧食或水果發酵制成的含乙醇飲品,如葡萄酒、白酒等。
  2. 盂:形聲字,從“皿”部,本義為圓口、廣腹的液體容器(如《漢書》中“置守宮盂下”的記載)。

三、文獻引用

該詞在古代詩詞中多次出現,例如:

四、相關用法

酒盂在古代多用于宴飲場合,與“杯”“盞”等詞類似,但更強調器皿的敞口形制。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作為文學或曆史研究中的古語詞彙。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釋義、字形解析及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實際用例。若需進一步探讨相關古器皿的形制或文化背景,可參考考古文獻或古代器物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彩輿丑險初定大戈壁達通貂衣耋民都邑簿封狼負曲狗馬聲色管情矽谷瑰姿衮疊骨相河幅黑海海峽黃雲谶貨樣艱苦創業敬姜猶績衿士輯要欬逆空陰闊步懶版浪子回頭類固醇亮達良手連衍砢确霾暗面紅納頭凝想扭轉幹坤披麻救火強識博聞千家萬戶千金敝帚前廳輕體岖崯冗從弱劣乳扇審單聖事蛇臍誓令數碼送春調調痛熱外野錫福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