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儒的意思、外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儒的解釋

道家對儒家的稱呼。《雲笈七籤》卷九:“外儒失道,不知道為儒本,儒為道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儒”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最早是道家對儒家的稱呼,源自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九:“外儒失道,不知道為儒本,儒為道末。”這裡道家以“外儒”指代儒家,暗含對其思想局限性的批判,認為儒家過于注重外在禮儀而忽視了對“道”本質的追求。

  2. 引申為成語的用法
    在漢語詞彙中,“外儒”也演變為成語,形容外表看似儒雅有禮,實則缺乏真才實學的人。例如,用來諷刺某些人表面推崇儒家經典、言行文雅,但内在并無深厚的學識或品德修養。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詩詞古文網)引用了詩句“此外儒生真氣習,簡編猶欲趁三餘”,其中“外儒”可能指代與道家相對的儒家學者群體,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儒的意思

《外儒》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儒家學派以外的人或學說。在學術界,特别是古代文獻中,這個詞常常用來描述與儒家學說有一定差異或争議的其他學派或人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儒》的部首是“人”(rén),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外儒》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這本儒家經典著作中。繁體字形為「外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外儒》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儒家思想家,他的學說仍然對中國社會有着深遠的影響。

2. 除了儒家學派,道家和墨家等外儒學派也在古代的中國發展。

組詞

外儒學派、外儒思想、外儒學者

近義詞

異儒、他儒

反義詞

儒家、内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