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令的意思、格令的詳細解釋
格令的解釋
法令。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且議官所知,不能精於訟者,以淺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所司,幸勿當也。” 王利器 集解:“猶言律令。” 唐 呂溫 《道州刺史廳後記》:“若冠綬命秩之差,則有格令在;山川風物之辨,則有圖諜在。” 明 歸有光 《平和李氏家規序》:“宗子之法,雖不出于格令,而苟非格令之所禁,士大夫家聞 李 氏之風,相率倣而行之,庶幾有復古之漸矣。”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網絡擴展解釋
“格令”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作為重量單位(現代常用含義)
- 定義與起源
格令(grain)是曆史上使用的一種重量單位,最初在英格蘭以一顆大麥粒的重量為基準定義。
- 換算關系
- 1格令 = 1/7000磅 ≈ 64.79891毫克
- 在寶石學中:1格令 = 1/4克拉(ct);用于貴金屬時,1格令 = 0.0648克。
$$1 text{grain} = frac{1}{7000} text{磅} = 64.79891 text{mg}$$
二、作為法令(古代漢語含義)
- 詞義解釋
指法律、規章或官方命令,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提到“既非格令所司”,唐代呂溫《道州刺史廳後記》中也有相關用法。
- 例句參考
- “宗子之法,雖不出于格令,而苟非格令之所禁……”(明·歸有光《平和李氏家規序》)
三、使用注意
- 現代語境:通常指重量單位,尤其在寶石、醫藥領域。
- 古代語境:需結合文獻理解其“法令”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的應用,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令》的意思
《格令》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事物或現象符合一定的規則和要求。
《格令》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格令》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0個筆畫。
《格令》的來源
《格令》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意為“遵循規矩、合乎規範”。在古代社會,人們對于禮儀、行為、制度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規則,違背這些規則會被視為不合適或不正常。
《格令》的繁體
《格令》的繁體字為「格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格令》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整體結構和字形基本保持一緻。古代漢字書寫中較常見的形式是篆書和隸書,這些書寫形式保存了漢字的古風。
《格令》的例句
1. 他在工作中始終表現出非常認真、守規矩的《格令》。
2. 這個項目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完全符合我們的《格令》。
《格令》的組詞
1. 格式:符合一定規範和樣式的形式。
2. 令行禁止:命令必須執行,不可違背。
《格令》的近義詞
1. 規範:符合一定的标準和規則。
2. 符合:與某種要求或标準相一緻。
《格令》的反義詞
1. 不規範:不符合一定标準和規則。
2. 違背:與某種要求或标準相違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