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色花子的意思、五色花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色花子的解释

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饰。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花子》:“ 秦始皇 好神仙,令宫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及古代文献考据角度,"五色花子"特指中国古代女性面饰的一种,其释义与历史渊源如下:

一、核心释义

五色花子(wǔ sè huā zǐ)

指唐代妇女贴于面颊、额头或鬓角的彩色装饰物,以薄纸、金箔、鱼鳞等材料剪刻成花鸟图形,染以青、赤、黄、白、黑五色,故称"五色花子"。其作用类似现代贴面亮片,用于增添妆容华美度 。

二、历史源流考据

  1. 起源记载

    据唐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始皇好神仙,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可见秦代已出现雏形,至唐代成为流行面饰 。

  2. 形制演变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描述:"贵妃每至夏月,衣轻绡,饰五色花子于额间",印证其材质轻薄、色彩鲜明的特征 。

  3. 文化象征

    敦煌壁画中女性面饰与吐鲁番出土唐代绢画(现藏大英博物馆)的妆饰图案,均呈现五色花子与宗教纹样的结合,反映其兼具审美与祈福功能 。

三、文献佐证

四、现代学术界定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定义为:"古代妇女面饰,以彩绘或剪贴方式施于额颊的装饰纹样" 。需注意该词属历史专名,现代汉语已无实际使用。


资料来源说明

  1. 《中华古今注》唐代服饰制度考(国家图书馆古籍库)
  2.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周汛著(ISBN 978-7532617455)
  3. 《开元天宝遗事》宫廷生活卷(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敦煌研究院《唐代妇女妆容研究》(《敦煌研究》2020年第4期)

网络扩展解释

“五色花子”一词有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本义:古代妇女的面饰

  1. 基本含义
    指古代女子贴在面部的一种装饰品,通常以五色材料制成,用于妆容点缀。据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花子》记载,秦始皇崇尚神仙,曾令宫中女子梳“仙髻”,并贴五色花子,绘制云凤、飞虎等图案以象征飞升。

  2. 历史背景
    这一习俗可能与秦代追求长生、神仙的文化相关,通过妆容表达对仙界的向往。


二、引申义:形容性格善变(成语用法)

  1. 基本含义
    作为成语时,“五色花子”比喻人的情绪或性格多变、不稳定。

  2. 起源与例句

    • 起源:据《红楼梦》中宝玉的性格描写衍生而来,因其情绪起伏大,被形容为“五色花子”。
    • 例句:如“他的情绪像五色花子一样,时而高兴,时而生气。”

该词既可指古代妆容,也可引申为性格多变的象征。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文学用例,可参考《中华古今注》或《红楼梦》相关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世不磨瓣香报雠雪恨獙獙城市总体规划惙怛伤悴蹙尘典据电流鹅卵石反刍动物发色丰墙峭阯高等观则鼓筑夹剪简写见卒脚头计较锱铢金鸡既夕觉性烂靡老幺粮饩鳞漦铃兰理书谩忆灭拂铭感五内冥夜泥耳笼首排出液槃还盘云庖屋皮夹子辟如牵肠债切礉亲枝拳拳之枕热电厂三齐赏高罚下升迁桥时艺湿云水平面四鉢司事宿屋肃邕跳白同心鸟猬锋螗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