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股的意思、八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股的解釋

[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 中國明、清科舉考試用的文體。也稱“制藝”、“時文”。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内容空洞,形式死闆。後用以比喻空洞死闆的文章、講演等

洋八股必須廢止

詳細解釋

明 清 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藝、制義、時藝、時文、八比文。其體源于 宋 元 的經義,而成于 明成化 以後,至 清 光緒 末年始廢。文章就四書取題。開始先揭示題旨,為“破題”。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叫“承題”。然後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為“入手”,為起講後的入手之處。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稱八股文。其所論内容,都要根據 宋 朱熹 《四書集注》等書“代聖人立説”,不許作者自由發揮。它是封建統治者束縛人民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參閱《明史·選舉志二》, 清 阮元 《四書文話》、 梁章鉅 《制義叢話》《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後以比喻空洞死闆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論。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要做出適合黨老爺們口胃的八股來,大家都已經感覺着頭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八股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闡釋:

一、本義:明清科舉考試的固定文體

指明清時期(14-19世紀)科舉考試采用的标準化文體,全稱八股文(又稱制義、時文)。其結構高度程式化,要求考生嚴格遵循以下規範:

  1. 破題:開篇用兩句點明題目主旨;
  2. 承題:承接破題進一步闡釋;
  3. 起講:以議論展開觀點;
  4. 入手:過渡至正式論述;
  5. 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段主體部分,每段需有兩股對仗排比句式(共八股),以《四書》《五經》内容為立論依據,代聖人立言,禁止自由發揮。

    此文體因形式僵化、内容空洞,于清末(1905年)隨科舉制度一同廢止。

二、引申義:僵化死闆的模式

現代漢語中,“八股”衍生為貶義詞,喻指任何脫離實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形式。例如: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八股文詞條釋義:明清科舉考試規定的文體,由破題、承題等八部分組成,形式刻闆。

    鍊接:http://www.hydcd.com/cd/htm15/ci5008.htm

  2.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第18頁:八股①明清科舉制度文體;②比喻空洞死闆的文章或講演。

  3.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八股文”詞條詳述其曆史沿革與結構特征。

    鍊接:https://www.cihai.com.cn/

  4. 故宮博物院官網《科舉制度專題》

    解析八股文在科舉中的實際應用與曆史影響。

    鍊接:https://www.dpm.org.cn/

  5. 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

    提供八股文命題的經典依據(如朱熹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八股是明清科舉考試中形成的一種固定文體,也稱“制藝”“時文”“八比文”,其核心特點是結構僵化、内容空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八股文是明成化年間(1465-1487)至清光緒末年(1905年廢除科舉)的官方考試文體。它要求考生圍繞四書五經命題,以朱熹注解為唯一标準展開論述,形式上分為嚴格規定的八個部分。

  2. 結構特點
    每篇必須包含以下段落:

    • 破題(點明題意)→ 承題(承接破題)→ 起講(總論)→ 入手(過渡)→ 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核心論述部分,每部分需用對仗的兩股文字,合計八股)。
  3. 曆史演變與影響
    源于宋元經義,但在明代被程式化。這種寫作方式嚴重束縛思想,導緻考生追求形式而忽視實際内容。顧炎武曾批評其危害“等于焚書”。

  4. 現代引申義
    現多比喻刻闆空洞的文風或教條主義,如“洋八股”“黨八股”等提法。魯迅在雜文中諷刺的“白話八股”即指新文化運動後出現的僵化寫作模式。

注:另有金融領域特指中國早期股票市場的“老八股”,如申華控股、飛樂股份等(見),但此含義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安車蒲輪敗北貝多葉便秘變服避酒毖重步屣長毛絨蟬蜎朝虀暮鹽沉住氣酬論慈蔭大弟代序彈算動滑輪訛失風靡雲蒸剛直高情逸興箍斂恨火花黃江路椒德攪撓嘉羞禁障汲玄狷士跼高天蹐厚地空首勞來理鑒理具落後茫诏馬射面腆民無信不立抛擲偏駁平岡情興缺氧柔長沈齊說部肆惰唐僧田田微辭無撓務頭罅發鮮淺下庠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