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戎的意思、五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戎的解釋

(1).五種兵器。

(2).古代泛指我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五戎、六狄之人民。”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詩:“聞風六郡伏,計日五戎平。”

(3).五種兵車。《周禮·春官·車仆》“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蘋車之萃,輕車之萃” 漢 鄭玄 注:“萃,猶副也。此五者皆兵車,所謂五戎也。戎路,王在軍所乘也;廣車,橫陳之車也;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蘋,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也;輕車,所用馳敵緻師之車也。”

(4).五種導緻戰争之道。《逸周書·柔武》:“維 周 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王觀幸時,政匱不疑;二曰獄讐刑蔽,奸吏濟貸;三曰聲樂□□,飾女滅德;四曰維勢是輔,維禱是怙;五曰盤遊安居,枝葉維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孔晁 注:“言五者不禁,戎之道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戎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古語詞,其釋義需結合古代軍事制度與民族關系理解,具體分為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一、古代五種兵器的統稱

指中國古代戰車配備的五類制式兵器,具體包括:

  1. 弓矢(遠程射擊武器)
  2. 殳(shū,長柄撞擊兵器)
  3. 矛(直刺型長兵器)
  4. 戈(鈎啄類長兵器)
  5. 戟(jǐ,矛戈複合兵器)

    此分類源自《周禮·夏官·司兵》所載戰車裝備制度,反映了先秦車戰的戰術體系。《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古代所指五種兵車”并列舉兵器構成。


二、古代對西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戎”在先秦文獻中特指西方部族,《禮記·王制》将四方少數民族分别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其中“五戎”即指:

  1. 犬戎(活躍于陝甘地區)
  2. 绲戎(分布于隴山以西)
  3. 義渠戎(秦國西北方強部)
  4. 大荔戎(渭北洛水流域)
  5. 烏氏戎(隴東至甯夏一帶)

    此概念見于《爾雅·釋地》及《史記·匈奴列傳》,代表中原王朝對西方族群的系統性認知框架。《辭海》釋“戎”字條強調其“中國古代對西部民族的統稱”屬性。


文化意義

“五戎”的雙重釋義映射了中國古代“兵禮一體”的思想:兵器制式化體現禮制規範,民族分類則彰顯“華夷之辨”的天下觀。現代研究中,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考證了西戎族群與中原的軍事互動,而楊泓《中國古兵器論叢》則詳述五兵系統的考古實證。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禮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典網(www.zdic.net)「五戎」詞條
  3. 《禮記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辭海》(第七版)
  5.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
  6. 楊泓《中國古兵器論叢》(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五戎”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曆史文獻及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來源梳理:

一、五種兵器

  1. 具體指代:根據《禮記·月令》及鄭玄注,“五戎”指古代五種常用兵器,包括弓矢、殳(shū)、矛、戈、戟。不同文獻對五兵器的種類略有差異,如《呂氏春秋》注中提及“刀、劍、矛、戟、矢”。
  2. 用途:與軍事訓練相關,如“天子教于田獵,以習五戎”,表明其作為軍事技能的象征。

二、古代少數民族的泛稱

  1. 地域指向:多數高權威文獻(如、4、8)認為“五戎”泛指中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尤其周朝時期與中原王朝對立的戎族。但部分低權威來源(如)提出“五戎”分布于東、南、西、北、中原五個方位,可能混淆了不同時期的分類标準。
  2. 曆史背景:周朝時期,“五戎”常與“六狄”并稱,如《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辨其邦國……五戎、六狄之人民”,體現其作為邊疆部族的身份。

三、其他衍生含義

  1. 五種兵車:據《周禮》鄭玄注,“五戎”指戎路、廣車、闕車、蘋車、輕車五種戰車類型。
  2. 戰争誘因:《逸周書·柔武》提出“五戎”為導緻戰争的五種政治弊端,如濫用刑罰、沉迷聲樂等。

四、文學與曆史中的引用

唐代詩詞中常以“五戎”代指邊疆戰事,如張九齡詩雲“計日五戎平”,體現其文化意象的延續性。

總結與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暴飲暴食暴徵殘編裂簡叢菅打磨旋凋刓都養方喻逢接賦客挂搭姑獲歸根軌漏蜾扁寒梭酣媟嗥嗥何但闳逸堅滑警語噤口捲舌朘刻咔嚓老花根缧絷林宗過茅幔室弭定密法茗艼漠爾拍音霈澤氣岸搶窩牽援覃志淇衞七輿柔複撒鴨子水晶丸殊相私有主送窮節飧瀉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髫鬌歪剌貨歪七扭八尪伛僞師誣證獻策饷餽閑言協理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