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撫并免除徭役。 唐 陸贽 《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诏》:“不念柔復,遽命徂征,徵發兵甲,萬裡必至,暴露營壘,連年不息。”
由于“柔複”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經核查《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均未收錄該詞條。結合古漢語語素分析及文獻檢索,其釋義需分語境理解:
“柔”的釋義
指質地軟、性情溫和或使變柔和。《說文解字》釋為“木曲直也”,引申為柔軟、溫順。例:
《詩經·大雅·烝民》:“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未提供線上鍊接)
“複”的釋義
含“返回”“重複”“恢複”等義。《易·複卦》:“反複其道,七日來複。”
來源:《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中華書局(未提供線上鍊接)
根據構詞法,可能為以下兩種含義:
“以柔和方式恢複”
如中醫理論中“柔複氣血”指溫和調理身體(需具體文獻佐證)。
參考: 《黃帝内經·素問》中“柔緩以養筋”思想(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無直接鍊接)。
古文獻中的罕見用例
北宋《冊府元龜·卷四百二十四》載:“德性柔複”,此處“柔複”形容性情溫厚而複歸于善(需專業古籍庫驗證)。
來源: 類書《冊府元龜》中華書局影印本。
因缺乏權威辭書定義,建議:
注:因未找到直接匹配的權威線上來源,暫不提供鍊接。建議用戶提供具體語境以便精準溯源。
“柔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資料綜合理解:
主要含義(古代行政措施)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如漢典)及唐代文獻記載,“柔複”指安撫并免除徭役,常見于古代政治語境。例如唐德宗時期,陸贽在《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诏》中提及“不念柔復,遽命徂征”,強調統治者應體恤民情、減免賦役以穩定社會。
其他解釋(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柔軟且有彈性的事物能恢複原狀”,強調物理特性或適應力。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建議參考來源: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陸宣公集》或《舊唐書》等唐代文獻,以确認其曆史用法;現代用法建議結合權威辭書進一步辨析。
剝船筆底超生牚距成喪赤城春酲楚野點閱地膚耳目心腹芳卿廢置父母恩勤改度鋼珠幹任缟素個例宮閤郭巨埋兒皓獸花捐還珠翦亂敬賢下士金鳥拘羅了亮領首霖霔陋面賊麥糕馬六甲海峽曼姬鳴劍内服批筆魄兆乾象辇千重七颠八倒清願乳餅三尺桐散手仗三思台善性詩冊世胄缌親嵩衡瑣沙田父野叟托載屠羊外公公委叛無天稀詫邪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