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戎的意思、五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戎的解释

(1).五种兵器。

(2).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五戎、六狄之人民。”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诗:“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3).五种兵车。《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闕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之萃” 汉 郑玄 注:“萃,犹副也。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也。戎路,王在军所乘也;广车,横陈之车也;闕车,所用补闕之车也;苹,犹屏也,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4).五种导致战争之道。《逸周书·柔武》:“维 周 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王观幸时,政匱不疑;二曰狱讐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孔晁 注:“言五者不禁,戎之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戎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古语词,其释义需结合古代军事制度与民族关系理解,具体分为以下两个核心义项:


一、古代五种兵器的统称

指中国古代战车配备的五类制式兵器,具体包括:

  1. 弓矢(远程射击武器)
  2. 殳(shū,长柄撞击兵器)
  3. 矛(直刺型长兵器)
  4. 戈(钩啄类长兵器)
  5. 戟(jǐ,矛戈复合兵器)

    此分类源自《周礼·夏官·司兵》所载战车装备制度,反映了先秦车战的战术体系。《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古代所指五种兵车”并列举兵器构成。


二、古代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戎”在先秦文献中特指西方部族,《礼记·王制》将四方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其中“五戎”即指:

  1. 犬戎(活跃于陕甘地区)
  2. 绲戎(分布于陇山以西)
  3. 义渠戎(秦国西北方强部)
  4. 大荔戎(渭北洛水流域)
  5. 乌氏戎(陇东至宁夏一带)

    此概念见于《尔雅·释地》及《史记·匈奴列传》,代表中原王朝对西方族群的系统性认知框架。《辞海》释“戎”字条强调其“中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统称”属性。


文化意义

“五戎”的双重释义映射了中国古代“兵礼一体”的思想:兵器制式化体现礼制规范,民族分类则彰显“华夷之辨”的天下观。现代研究中,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考证了西戎族群与中原的军事互动,而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则详述五兵系统的考古实证。

权威参考来源:

  1. 《周礼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典网(www.zdic.net)「五戎」词条
  3. 《礼记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辞海》(第七版)
  5. 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
  6.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文物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五戎”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历史文献及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来源梳理:

一、五种兵器

  1. 具体指代:根据《礼记·月令》及郑玄注,“五戎”指古代五种常用兵器,包括弓矢、殳(shū)、矛、戈、戟。不同文献对五兵器的种类略有差异,如《吕氏春秋》注中提及“刀、剑、矛、戟、矢”。
  2. 用途:与军事训练相关,如“天子教于田猎,以习五戎”,表明其作为军事技能的象征。

二、古代少数民族的泛称

  1. 地域指向:多数高权威文献(如、4、8)认为“五戎”泛指中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尤其周朝时期与中原王朝对立的戎族。但部分低权威来源(如)提出“五戎”分布于东、南、西、北、中原五个方位,可能混淆了不同时期的分类标准。
  2. 历史背景:周朝时期,“五戎”常与“六狄”并称,如《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辨其邦国……五戎、六狄之人民”,体现其作为边疆部族的身份。

三、其他衍生含义

  1. 五种兵车:据《周礼》郑玄注,“五戎”指戎路、广车、闕车、苹车、轻车五种战车类型。
  2. 战争诱因:《逸周书·柔武》提出“五戎”为导致战争的五种政治弊端,如滥用刑罚、沉迷声乐等。

四、文学与历史中的引用

唐代诗词中常以“五戎”代指边疆战事,如张九龄诗云“计日五戎平”,体现其文化意象的延续性。

总结与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报囚本妻鼻亭山不停嗔诟冲会踌蹰翠屏大插屏大错单人锣鼓登平东半球钝拙负誓甘子告教阁学归轊古门恒格鸿都之事哗楞棒黄荆杖货栈狐裘蒙茸坚明寄口筋度进恩精明强干经院急声赍书九经百家觉王连席麟迹旒旍马年贸易茅盈鸣鼍迷你破瓦頽垣乾燥勤切日累月积上切圣令松乔之寿随高就低宿斋唐窑贪洿天咫枉访猬合小开櫹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