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牽引。拉,拉住。《孟子·離婁上》“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漢 趙岐 注:“見嫂溺水則當以手牽援之否邪?”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若水》:“高山嵯峨,巖石磊落,傾側縈洄,下臨峭壑,行者扳緣牽援繩索。” 唐 元稹 《去杭州》詩:“每出新詩共聯綴,閑因醉舞相牽援。”
“牽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互相攙扶、支持與依靠”,強調共同努力或協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雖然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但適用于書面或強調互助精神的語境,例如公益宣傳語“牽援之手,共渡難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孟子》《水經注》等古籍原文。
牽援是一個動詞,表示牽引、扶持、協助。牽援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牛和手。具體的字形拆分為4個筆畫,是一個常用的漢字。
牽援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原指幫助武器無法舉起的士兵。後來,牽援逐漸擴展為幫助和協助他人的意思,并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彙。
牽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牽援」,保留了原始漢字的意思和結構。
在古代,牽援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有時可以将「援」的下面的一撇寫成「勾」字形,表示牽引的力量。這種寫法在古籍中也比較常見。
1. 他牽援了我一把,讓我順利度過了難關。
2. 在困境中,我們需要相互牽援,才能解決問題。
1. 牽手:牽着對方的手,表示親密、接觸。
2. 接援:接應和援助。
3. 牽連:與某人或某事有關聯。
扶持、攙扶、助力、協助。
束縛、限制、阻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