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僞師的意思、僞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僞師的解釋

1.指僭僞、非正統政權的軍隊。《文選·潘嶽<楊荊州诔>》:“ 吳 夷兇侈,僞師畏逼,将乘讎釁,席捲南極。” 張銑 注:“僞師畏逼,謂 吳 将 步闡 降 晉 , 陸抗 攻之甚急。”

2.僞學之師。對 朱熹 的誣稱。 宋 樵川樵叟 《慶元黨6*禁》:“臣聞僞師在東南,則 浙東 之徒盛;在 湖南 ,則 湖南 之徒盛。夜三鼓聚於一室,僞師身據高座,口出異言。”參見“ 僞學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僞師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僞師(wěi shī)指不具備真才實學或道德資格,卻冒充傳授知識、技能或思想的人。該詞含強烈貶義,強調其誤導性與欺騙性。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維度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僞”意為虛假、欺詐(《漢語大詞典》;“師”指傳授知識或技藝的人(《辭源》。組合後指“以虛假身份或能力行教導之實者”。

  2. 核心特征

    • 資質虛假:缺乏真才實學或正統傳承,如明代《增修禮部韻略》載:“僞師者,無實學而盜名授徒。”
    • 行為誤導:以錯誤知識或偏頗觀點蠱惑他人,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定義:“冒充導師散布謬論之人。”

二、曆史語境與典型用例

  1. 儒家倫理批判

    古代文獻多斥責違背正統學說的傳授者。如《明史·儒林傳》提及“僞師亂經義”,特指曲解經典的塾師(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宗教領域警示

    佛教典籍《楞嚴經》卷六載:“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其中“邪師”與“僞師”義近,均指誤導修行者(佛教文化研究所釋義。


三、現代引申與規範用法

  1. 教育學術場景

    指學術不端者,如剽竊成果、僞造資曆的導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社會文化批判

    延伸至傳播虛假信息、煽動公衆情緒的“意見領袖”,如網絡謠言散布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生活報告》。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3. 《明史》(中華書局,1974點校本)
  4. 《楞嚴經》(佛教文化研究所注譯本,2009)
  5.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6.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商務印書館,2020)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華經典古籍庫”(https://www.ancientbooks.cn/)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查閱;現代規範詞典釋義參考“中華語文知識庫”(https://www.chineselexicon.org/)。

網絡擴展解釋

“僞師”(僞師)一詞由“僞”(同“僞”,意為虛假、不真實)和“師”(指老師、軍隊等)組合而成。根據現有文獻和搜索結果,其含義可作如下解釋:

  1. 字面含義
    從字面看,“僞師”指“虛假的導師”或“冒充的軍隊”。其中“師”的原始含義既包含教育者(如老師),也指古代軍隊編制(如《周禮》中“二千五百人為一師”)。因此,“僞師”可能根據語境指向不同對象。

  2. 具體用法

    • 教育/宗教領域:指傳授錯誤知識或虛假教義的導師。例如,某些文獻中可能用“僞師”批判不符合正統學說的傳播者。
    • 軍事領域:可能指冒充的軍隊或僞裝身份的軍事單位,但此用法在現有搜索結果中未明确提及,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3. 相關詞對比
    類似詞語如“徂師”(指出征的軍隊)、“良師”等,均通過前後字組合形成特定含義,但“僞師”更強調其“非正統性”或“欺騙性”。

注意:目前搜索結果中未直接收錄“僞師”一詞,以上解釋基于“師”的權威定義和類似詞語的構詞邏輯。若需更精确的文獻例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長出氣巢薮稱娖出樹村程稻芒得兼典吏鬥彩獨漉督攝恩魚蕃舶封墓轼闾負冒感悼公祖父母鈎鐮卦名詩亨路滑杆葭莩赍勑急賢絕經懇戀圹圹龍雞鹿戲埋匿蜜甘迷夢墨渖木刻符契枿生暖壺攀延蓬藿剽攻蒲帆蒲鞋清華清濆日短心長柔紅三鱓善自處置十堯贖免遝岡複嶺天瑞跳場佻蕩托葷兔三窟顯而易見陷坑小百姓席帽離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