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茗艼的意思、茗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茗艼的解釋

酩酊。大醉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山季倫 為 荊州 ,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 山公 時一醉,徑造 高陽池 ,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 宋 陸遊 《春遊至樊江戲示坐客》詩:“酴醾爛漫我欲狂,茗艼還家君勿遽。” 清 黃遵憲 《小飲息亭醉後作》詩:“偶約故人同茗艼,居然丈室坐蓮鬚。” 魯迅 《集外集拾遺·哀範君》:“大圜猶茗艼,微醉自沉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茗艼”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疊韻聯綿詞,現多寫作“酩酊”,其核心含義指飲酒過量後神志不清的狀态,屬于古代漢語中的拟态詞。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收錄,“酩酊”最早見于漢代《說文解字》對“酊”的注解:“酊,酩酊,醉也”,該詞通過雙聲疊韻構成拟态效果,模拟醉态恍惚之貌。

在文學應用中,唐代詩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名句“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将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晖”(引自中華書局《全唐詩》數據庫),生動展現了該詞描繪微醺狀态的文學表現力。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則從醫學角度記載:“酒過量則令人酩酊”,說明該詞在傳統醫學文獻中的使用(參考人民衛生出版社《本草綱目校注》)。

現代漢語中,“酩酊大醉”已成為固定成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形容醉得很厲害”,突顯詞義的程度加深。需要注意的是,古籍中偶見“茗艼”異體寫法,如宋代《廣韻》收錄“茗艼”為“酩酊”異形詞,但現代規範字形已統一為“酩酊”(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字形規範庫)。

網絡擴展解釋

“茗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茗艼”是“酩酊”的通假字,意為“大醉貌”,形容人喝醉後神志不清的狀态。例如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

2.詞源與用法

3.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茗艼”已極少使用,普遍以“酩酊”表示醉酒狀态。而“茗”單獨使用時,多指茶樹的嫩芽或晚采的茶葉(如“香茗”),與“艼”組合後的含義截然不同。

4.注意區分

需注意“茗艼”與“茗”的區别:

“茗艼”是古代文獻中表示醉酒的異形詞,現代寫作“酩酊”。若需引用古文,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編珠禀靈彩色影片腸子蟬聯蠶緒成器城市社會學稱谀重整旗鼓喘喝叢手村纣當難迵迵東京六姓放牛歸馬翻譯官肥墽俸餘福柄呱呱啼廣成子惶恐加率僭嫚奸愬疾憊金剛力士抉拾俊喆狂謼狂談頍然摩挲石沒毛大蟲毆殺旁沿平光光謙讓喬行徑惬服勤雨窮阨汽油機肉胞眼三年五載嫂溺叔援市絲石拓蜀椒説則司陛獺皮冠危傾文典五疾閑情鮮食小飰隙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