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私有主的意思、私有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私有主的解釋

私有財産的主人。 魯迅 《南腔北調集·關于女人》:“男人是私有主的時候,女人自身也不過是男人的所有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私有主(sī yǒu zhǔ)是現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法律和經濟内涵的術語,指依法對生産資料或生活資料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主體。其核心特征在于對財産的排他性支配權,區别于公有制主體。以下從語義、法律及曆史維度解析該詞:


一、漢語詞典釋義與語義構成

  1. 詞義分解

    • 私有(sī yǒu):指所有權歸屬個人或特定群體,與“公有”相對。
    • 主(zhǔ):表示權利主體或支配者,強調所有權歸屬。

      複合詞“私有主”即“私有財産的權利主體”,凸顯所有權歸屬關系(《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法律屬性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條,私有主享有對財産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其權利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施行)。


二、學術與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1. 經濟學中的定位

    在政治經濟學範疇,私有主是私有制的權利載體,其行為受市場規律支配。例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私有主通過生産資料占有實現剩餘價值分配(中共中央編譯局譯,《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曆史沿革

    該詞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高頻出現,特指地主、資本家等生産資料私有者(《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當代用法更側重法律主體中性化,涵蓋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等。


三、權威文獻參考

  1. 詞典定義

    “私有主:私有財産的所有者。”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

  2. 法律依據

    “私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零七條。

  3. 學術界定

    “私有産權主體(私有主)在市場經濟中通過契約行使支配權,構成資源配置的基礎單元。”

    ——張五常,《經濟解釋》,中信出版社,2015年。


四、術語辨析


結語

“私有主”作為法律和經濟術語,其釋義需結合漢語構詞邏輯、現行法規及學術語境綜合理解。當代使用中,該詞既承襲曆史内涵,亦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不斷豐富外延。

網絡擴展解釋

“私有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私有財産的主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詞義解析

    • “私有”指個人或特定群體獨占的財産或權益();
    • “主”表示所有者或支配者。
      組合後即指對私有財産擁有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個體或實體。
  2. 權威出處
    魯迅在《南腔北調集·關于女人》中提到:“男人是私有主的時候,女人自身也不過是男人的所有品。”,這一用法反映了該詞在文學語境中的社會批判性。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意義

  1. 應用範圍

    • 描述個人財産所有者,如土地、資産等();
    • 在曆史或社會學讨論中,常與“公共財産”對比,強調私有制的特性()。
  2. 語義關聯
    與“私有制”“私有財産”等概念密切相關,但“私有主”更突出所有權歸屬,而非制度本身。


三、與其他詞彙的區分


四、現代語境中的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學術、文學或曆史文本中,用于分析財産關系或社會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可參考魯迅相關著作或社會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辯眼逼從草木灰朝遷市變辰鑒摧兀打并夥打鬼颠唇簸嘴杜絕蠹勞繁枝細節馮相氏芙蓉帳幹九幹祈功緻鈎罣古方果醬過頤豕視禾鈎迦老矯國革俗焦煙即即世世急危钜狡峻卻冷吟連居溜光罄盡輪歇地陸走馬铠冒暗闵仁拍岸潘郎鬓侵欲氣吞虹蜺麴行三垣掃光燒錢烈紙生死未蔔神胄水脈書契私僮髓海銅鞮統類邷兒嵬岸緯線烏白馬角物鬽五味神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