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錫的意思、禅錫的詳細解釋
禅錫的解釋
即佛教法器錫杖,杖頭有錫環,故名。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蜀岡錄》:“ 世宗 賜‘萬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風吹禪錫鳴’一聯。”
詞語分解
- 禅的解釋 禅 (禪) á 佛教指靜思:坐禅。參(乶 )禅。禅心。禅機(佛教禅宗啟發門徒悟道時使用的隱語、比喻以及帶有暗示性的動作等)。禅宗。禅定。 特指佛教的:禅師。禅杖。禅林。禅堂。 禅 (禪) à 帝王的
- 錫的解釋 錫 (錫) ī 一種金屬元素,銀白色,質軟,富延展性:焊錫。錫礦。錫石。錫紙。錫箔。 賞賜:錫命。錫赉。 姓。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禅錫”是佛教術語,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
基本定義
指佛教法器錫杖,杖頭帶有錫環,是僧人隨身攜帶的修行工具。其名稱源于杖頭懸挂的錫環,行走時可發出聲響,兼具警示和驅蟲功能。
-
功能與形制
除作為乞食工具外,也可用于坐禅時支撐身體。形制上多為鐵制圓盒狀,頂端有銅環便于懸挂攜帶,部分文獻描述其為“圓形鐵錫盒”。
-
文化引申
在禅宗語境中,禅錫象征修行者的簡樸生活與戒律持守。清代李鬥《揚州畫舫錄》記載皇家賜聯“萬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風吹禪錫鳴”,體現了其在佛教文化中的意象化表達。
-
詞源辨析
需注意“禅錫”與“禅機”“禅杖”等術語的區别:前者是實體法器,後者多指修行中的抽象概念或引導方法。
注:不同文獻對禅錫的具體形制描述略有差異,主要權威來源均指向其為錫杖類法器,部分典籍可能因地域或宗派差異存在細節分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禅錫(chán xī)是一個常見的詞彙,指的是佛教中僧人使用的一種特殊的坐具。禅錫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金(jīn),共有10個筆畫。下面是關于禅錫的一些詳細信息:
來源:禅錫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佛教文化,主要用于幫助修行者保持坐姿穩定適中,以便達到專注和内觀的狀态。禅錫通常由鐵或者銅制成,形狀類似于一個圓盤,中間突起,便于坐在上面。
繁體字:禪鉈(chán diē)是禅錫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禪鏈(chán lián)是古代漢字中禅錫的寫法,在一些古代文獻中可以見到。
例句:和尚拿起禅錫,坐在禅坐上開始修行。
組詞:禅修、禅宗、禅定、禅師、坐禅等。
近義詞:坐墊、禅凳、禅蒲等。
反義詞:椅子、床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