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鑄的硯台。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晉武帝 ﹞即於禦前賜青鐵硯。此鐵是 于闐國 所出,獻而鑄為硯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圍守暖,把鐵硯磨穿。” 胡懷琛 《寶劍篇》:“曷去化鐵硯,靜默而甯康。”參見“ 磨穿鐵硯 ”。
“鐵硯”是漢語詞彙,指鐵鑄的硯台,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鐵硯即鐵制的硯台,屬于金屬硯的一種。據記載,西漢時期開始用鐵鑄造硯台,因此得名。其質地堅硬,適合長期使用,常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在書法、文學創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鐵硯在命名中也有應用,如人名“鐵硯”結合“鐵”的剛強與“硯”的文雅,寓意正直聰慧、成就非凡。
鐵硯既是古代實用的書寫工具,也是文化符號,承載着勤奮、堅韌的精神内涵。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拾遺記》《西廂記》等文獻。
鐵硯是一種書法練習用具,用于磨墨和寫字時放在紙上的工具。它由一塊鐵制成的矩形盒子和一塊硯石組成。
鐵硯的部首是金字旁(钅),它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鐵硯一共有11個筆畫。
鐵硯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就是由“鐵”和“硯”兩個字組合而成。
鐵硯的繁體寫法為「鐵硯」。
在古代,鐵硯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不過,由于沒有具體提到某個年代或時期,無法給出準确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1. 他用鐵硯磨墨,準備寫一首詩。
2. 這個鐵硯已經用了很久,硯石已經很光滑了。
3. 學寫字的時候,他總是在鐵硯上反複練習。
鐵硯沒有常見的組詞,由于它是一個具體的工具,通常不與其他詞彙組合。
近義詞可以是硯台、硯盤,它們都是書法寫字時使用的工具。
反義詞可以是毛筆、紙張,它們是書法創作的重要元素,與鐵硯形成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