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迷複的意思、迷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迷複的解釋

語出《易·複》:“上六,迷復,兇……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孔穎達 疏:“以其迷闇不復,而反違於君道,故象雲:‘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後用以指迷失不改過;糊塗不醒悟。 宋 王禹偁 《賀收複益州表》:“雖依九伐之法,特開三面之羅,尚敢嬰城,斯為迷復。” 宋 邵雍 《誡子吟》:“改圖不害為君子,迷復終歸作小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迷複”一詞源自《周易·複卦》,其含義和解釋如下:

一、詞源解析

“迷複”出自《周易·複卦》上六爻辭:“迷複,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象辭進一步解釋:“迷複之兇,反君道也。”

二、核心詞義

指迷失方向後仍不悔改,引申為糊塗不醒悟的狀态。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注疏:“迷闇不復(返),而反違于君道”,強調違背了君主應遵循的正道而導緻兇險。

三、曆史用例

  1. 宋代邵雍《誡子吟》:“改圖不害為君子,迷復終歸作小人”
  2. 唐代杜甫《呀鹘行》:“強神迷複皂雕前,俊才早在蒼鷹上”
    這些詩句均以“迷複”暗喻執迷不悟的行為。

四、現代延伸

現代網絡釋義中,“迷複”多用于形容在錯誤中固執不回頭的狀态,常帶有勸誡意味,如“迷複終歸作小人”即警示及時改過的重要性。


注:綜合《周易》原典與曆代注疏,此詞核心在于強調“迷失後不反思”的負面結果,帶有哲學警示色彩。如需更詳細卦象分析,可參考《周易》複卦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迷複

《迷複》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辶和複。辶是走路的意思,表示行走的動作;複是一個具有相同元素的字旁,表示重複或複雜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迷複指的是陷入困惑或迷茫的狀态,無法理清思緒。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内心狀态或境界。

在繁體字中,迷複的寫法為「迷複」,複是複雜的意思,強調困惑的程度更深。

在古時候,迷複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據考古學家研究,古代漢字常常拆分為上、下、左、右四個部分,并通過組合不同的部分來表示不同的意思。迷複可能會被拆分為「辶」和「複」兩個部分,它的原始含義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更好地理解迷複這個詞的用法:

  1. 他迷複地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走。
  2. 她心緒迷複,難以入睡。
  3. 這個問題的答案讓他迷複了好久。

組詞:迷惑、迷茫、疑惑、困惑

近義詞:迷茫、疑惑、困惑、迷惑、迷離

反義詞:明晰、明了、清楚、清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