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缃軸的意思、缃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缃軸的解釋

指書畫卷軸。 明 阮大鋮 《燕子箋·駝洩》:“閨裡收緗軸,江邊拾綵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缃軸”是古漢語詞彙,主要指書畫卷軸,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缃軸”由“缃”(淺黃色)和“軸”(卷軸)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淺黃色的卷軸”,特指古代用于裝裱書畫作品的卷軸。它既指裝裱書畫的物理載體(如木軸),也代指書畫作品本身。

2.結構與用途

3.文獻用例

明代阮大铖在《燕子箋·駝洩》中提到“閨裡收缃軸”,此處“缃軸”即指收藏的書畫卷軸,印證其作為書畫代稱的用法。

4.常見誤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缃軸”解釋為串聯竹簡的木闆,可能與“簡牍裝訂”混淆。但根據權威辭書和文獻記載,“缃軸”主要用于書畫領域,與簡牍無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缃軸的意思

《缃軸》是一個漢字詞,多用來描述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或人物行為。它通常指一個故事、情節或行動發展的轉折點,也可以表示某一行為或事件的關鍵和要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缃軸的左邊部首是“缶”,右邊部首是“軸”。缶表示瓶子或壺,軸表示物體的中心軸線或旋轉軸。缃軸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

《缃軸》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它在小說中用來形容故事的發展轉折和關鍵情節,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用語。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缃軸被寫作「緗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缃軸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唐代的寫法是「纕軸」,宋代的寫法是「纕軸」,明代的寫法是「缃軸」,清代的寫法是「缃軸」。這些寫法都代表了缃軸在不同時代的書寫方式。

例句

1. 這個故事的缃軸出現在第三章。 2. 他的行動成為了整個事件的缃軸。

組詞

缃軸的相關詞組有:缃繩(轉折的關鍵)、軸心(事物的中心)、核心(重要的中心部分)。

近義詞

缃軸的近義詞有:轉折點、關鍵點、轉機。

反義詞

缃軸的反義詞可以是“平淡無奇”或“開始”。因為缃軸通常與情節的發展和高潮相聯繫,與故事或行為的起點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