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ooks]∶泛指書籍
圖書目錄
(2) [atlas]∶圖籍。指疆域版圖與戶籍等簿冊
(3) [seal]∶指圖章或圖章的印記
刻兩方圖書。——《儒林外史》
(4) [chart]∶指河圖洛書
(5) [picture album]∶圖冊
(1).書籍。《韓非子·大體》:“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録功於盤盂。” 唐 鄭谷 《贈文士王雄》詩:“圖書長在手,文學老於身。” 宋 梅堯臣 《送刁景純學士赴越州》詩:“前舟載圖書,後舟載女樂。”
(2).圖籍。指疆域版圖與戶籍等簿冊。《史記·蕭相國世家》:“ 沛公 至 鹹陽 ,諸将皆争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 何 獨先入收 秦 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 漢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彊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圖書也。”《晉書·宣帝紀》:“經日,乃行其營壘,觀其遺事,獲其圖書、糧穀甚衆。”
(3).指河圖洛書。語出《易·繫辭上》:“ 河 出圖, 洛 出書,聖人則之。”《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河 洛 出圖書。” 宋 司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詩獻留守開府太尉兼呈真率諸公》:“ 河 洛 今為盛,圖書昔所潛,家家花啟戶,處處酒飄簾。”參見“ 河圖洛書 ”。
(4).猶圖谶。《漢書·王莽傳上》:“圖書皆書 莽 大臣八人。”《後漢書·桓譚傳》:“增益圖書,矯稱讖記。” 李賢 注:“圖書即讖緯符命之類也。”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下:“ 光武 令 尹敏 校圖讖…… 敏 曰:‘臣見前人增損圖書,敢不自量,切幸萬一。’帝深非之,竟不罪。”參見“ 圖讖 ”。
(5).畫冊。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二》:“觀古之圖書,賢聖之君皆有賢臣在側。”
(6).圖章。 宋 張耒 《湯克一圖書序》:“圖書之名,予不知其所起;蓋古所謂璽,用以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圖畫書籍,皆有印以存識,遂稱圖書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圖書。”《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費先生的心,刻兩方圖書。”
"圖書"一詞在漢語中的核心含義指以文字、圖像等符號系統記錄知識信息,并裝訂成冊的出版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其包含三層要義:①記錄知識信息的載體形式;②經過系統編輯整理的著作;③特指具有法定ISBN編號的印刷品。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圖"與"書"的聯合稱謂始見于《史記·蕭相國世家》,漢代已有"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藏之"的記載,此時主要指地圖、法令文書等官方文獻。現代概念的形成則伴隨19世紀機械印刷術普及,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專律》首次在法律層面确立"圖書"作為獨立出版物的地位。
在文化傳播層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圖書定義為"除封面外篇幅不少于49頁的非期刊出版物",這一标準已被我國《出版物管理條例》采納。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指出,現代圖書具有知識系統化、内容穩定性、傳播持久性三大特征,區别于報刊等時效性出版物。
社會功能方面,國家新聞出版署将圖書歸為傳承文明、服務教育的重要媒介,2023年度全國出版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年出版圖書品種已突破58萬種,其中學術著作占比提升至37%。值得注意的是,《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特别規定,圖書必須具備獨創性内容,且通過合法出版程式向公衆傳播。
“圖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各類權威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圖書泛指裝訂成冊的書籍,是記錄知識、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古代文獻如《韓非子》中已用“圖書”指代書籍,如“豪傑不著名於圖書”。
曆史擴展含義
現代标準定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界定:由出版社出版、不含封面封底至少49頁,具備國際标準書號(ISBN)、定價及版權保護的出版物。其形式包括文字、圖像、電子文件等。
與“書籍”的異同 廣義上兩者可互換,但“書籍”更側重裝訂成冊的著作,而“圖書”涵蓋更廣,包括圖冊、地圖集等。
圖書既是文化傳承工具,也是人類思想與知識的系統化載體,從古至今在信息記錄和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碑頌邊貿博士後籌度垂盼麤材存儲單元蹉蹋貸死蝶绡鼎銘定着東扯西唠蚪峰犯害騑騑封藏伏轼供唱過橋抽闆鳇冰昏愦混唚胡思亂想胡做駕肩接武绛房堅強建置奸子膠黐賈奇井渫不食窺逼雷軸籠燭賣才免慮秘化木家什泥筩花刨祖墳器岸锵锵濟濟七步人生目的仁言三戟煞是生童水洩不通飧錢橚橚陶竈酴蘇尪頓蛙蝦文官花霧雪遐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