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守古訓。 漢 王充 《論衡·程材》:“守古循志,案禮修義,輒為将相所不任。”
“守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指堅守古代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強調對古人智慧和經典著作的敬仰與傳承。這一概念既包含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尊重,也涉及對古人經驗的學習和借鑒。
詳細解釋
使用場景
常用于讨論文化保護、傳統智慧傳承等議題,例如評價某人“守古”可能指其堅持傳統書畫技法,或推崇儒家倫理。此外,也可用于批判過度拘泥古法而缺乏創新的現象。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漢代王充《論衡·程材》,原指官吏因循古制而難以適應現實需求,後逐漸演變為中性或褒義的傳統文化堅守之義。
近義與反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差異,可參考《論衡》原文或相關文化研究資料。
《守古》這個詞表示對舊物、舊事、舊習俗的保留、保存、珍視。它強調了珍惜曆史、文化、傳統的重要性。
《守古》由兩個部首組成:宀(寶蓋)和聿(寫字)。它的總筆畫數為7。
《守古》一詞最早出現在杜甫的《前赤壁賦》中:“守古人之故地,來帝歌之。”這句詩表達了對古人事物的守望和對曆史的回顧。在繁體字中,“守古”保留了它的原始形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即部首“宀”和“聿”組合而成。
1. 他是一個守古的學者,深入研究古代文化和傳統文化。
2. 這座古城的居民守古傳統,生活方式一直保持着古人的習慣。
守古的組詞有:守古人、守古城、守古文化、守古遺存、守古傳統等。
守古的近義詞有:保守、傳統、存古、重古、尊古。
守古的反義詞有:開放、創新、變革、現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