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秕的意思、糠秕的詳細解釋
糠秕的解釋
(1) [chaff]∶在打谷或加工過程中從種子上分離出來的皮或殼
(2) [worthless stuff]∶比喻瑣碎的事或沒有價值的東西
詳細解釋
見“ 糠粃 ”。
詞語分解
- 糠的解釋 糠 ā 稻、麥、谷子等的子實所脫落的殼或皮:米糠。糟糠。糠秕。糠醛(有機化合物,是制造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藥物等的原料)。 蘿蔔等因失掉水分而中心呈蜂窩狀。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 秕的解釋 秕 ǐ 子實不飽滿:秕子(不飽滿的子實)。秕糠(秕子和糠,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壞,不良:秕政(不良的政治措施)。 古同“纰”,纰謬。 癟 飽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糠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āng bǐ,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指谷物加工過程中産生的谷殼和癟谷,即稻、麥等作物脫粒後剩餘的皮殼和未成熟的籽粒。例如:
- 《後漢書》提到“糠粃相半”,描述食物中混雜大量谷殼;
- 《管子·禁藏》中“糠粃六畜當十石”,以糠秕作為粗飼料的計量單位。
二、比喻意義
引申為瑣碎、無價值的事物,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對某事物的輕視。例如:
- 《世說新語》用“簸之揚之,糠秕在前”比喻篩選後留下的糟粕;
- 《隋書》稱某些學說為“失其菁華,得其糠粃”,強調其缺乏核心價值。
三、文化延伸
- 宗教語境:基督教《聖經》中将“糠秕”比喻為需被清除的罪惡,如“用不滅的火燒盡糠秕”;
- 哲學批判:南朝學者荀粲提出“六籍(儒家經典)雖存,固聖人之糠秕”,質疑傳統典籍的價值。
補充說明
- 同義詞:糠粃(寫法不同,含義相同);
- 反義詞:精華、精髓;
- 現代使用:多用于書面或比喻,日常口語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中的具體引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糠秕》的意思:
《糠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谷物加工後所剩餘的外皮和谷殼。
拆分部首和筆畫:
《糠秕》的部首是“米”,由五筆輸入法拆分為“米”、“禾”、“禾”。
來源:
《糠秕》的來源與農業有關。在古代農耕社會中,人們會經常收割谷物,将谷物脫粒後,剩下的外皮和谷殼就被稱為“糠秕”。
繁體:
《糠秕》的繁體字是「糠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糠秕」的寫法并不完全與今天相同。在古代文獻中,我們可以見到一些不同的寫法,如「糠穗」、「糠碧」等。
例句:
1. 農民用篩子将糠秕篩出,留下純淨的谷粒。
2. 糠秕可以用來喂養家禽。
組詞:
糠秕糊、糠秕堆、糠秕中
近義詞:
麸皮、谷殼、糟粕
反義詞:
谷粒、精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