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鈎的意思、吳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鈎的解釋

亦作“吳鉤”。鈎,兵器,形似劍而曲。 春秋 吳 人善鑄鈎,故稱。後也泛指利劍。 晉 左思 《吳都賦》:“軍容蓄用,器械兼儲; 吳 鉤 越 棘,純鈞湛盧。” 唐 盧殷 《長安親故》詩:“ 楚 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别舊遊。” 葉6*6*英 《重讀<論持久戰>》詩:“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鈎看不休。”參見“ 吳鴻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吳鈎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吳鈎”是古代兵器,也是文學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與形制
    吳鈎是春秋時期吳國鑄造的彎刀類兵器,形似劍而彎曲,因工藝精湛聞名。其名最初特指吳地所産的鈎形武器,後逐漸成為利劍的代稱,如晉代左思《吳都賦》提到“吳鉤越棘”與名劍并列。

  2. 曆史與文化象征
    吳鈎在詩詞中常象征壯志豪情。例如:

    • 唐代盧殷以“佩吳鈎”表達俠客精神;
    • 辛棄疾“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借兵器抒發報國無門的悲憤。 它被賦予征戰沙場、家國情懷的意象,成為文人寄托理想的載體。
  3. 特殊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到“吳鈎”可比喻“用非正當手段達成目的”,此說法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用吳鈎攻擊的典故。但需注意,這一引申義在文學中使用較少,主流含義仍聚焦兵器本身及精神象征。

擴展參考:吳鈎的具體形制存在争議,一說為彎刀,另一說可能類似青銅戈。現代學者多結合出土文物考證其為曲刃短兵器,兼具砍劈與鈎殺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鈎的意思

《吳鈎》是指古代一個用來捕魚的器具,通常由鐵制成,形狀像鈎子一樣。這個詞在現代中文中很少使用,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相關的曆史著作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吳鈎》包含兩個漢字:吳和鈎。吳的部首是口,鈎的部首是金。吳的拼音是"wú",鈎的拼音是"gōu"。

吳的筆畫數為五畫,鈎的筆畫數為十一畫。

來源和繁體

《吳鈎》這個詞源于古代的吳地(現在的江蘇省一帶),吳地以其豐富的水域資源而聞名,吳鈎就是當地漁民使用的捕魚工具之一。

《吳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吳鉤》,字形上與簡體字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吳鈎可以寫作吳鈎。

例句

1. 漁夫用吳鈎捕了一大籃魚。

2. 這個古老的吳鈎見證了吳地水域漁民的日常生活。

組詞

吳冠、鈎織、鈎織、吳侬、吳江

近義詞

鈎子、魚鈎、魚叉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