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耕的意思、谷口耕的詳細解釋
谷口耕的解釋
典出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豈其卿?豈其卿?”後以“谷口耕”指隱居生活。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上杜七兄仆射相公》:“廢忘淹中學,遲迴 谷口 耕。”
詞語分解
- 谷的解釋 谷 (③④穀) ǔ 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或指兩山之間:山谷。河谷。 喻困境:進退維谷(進退兩難)。 莊稼和糧食的總稱:五谷。百谷。 粟的别稱,亦指稻的子實:谷物。谷米。稻谷。 姓。 筆畫數:; 部
網絡擴展解釋
“谷口耕”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典故,主要用于代指隱居生活,具體解釋如下:
1.典故來源
- 出自漢代揚雄的《法言·問神》。文中提到“谷口鄭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師”,講述鄭子真拒絕高官厚祿,選擇在谷口(地名)岩石下隱居耕作的故事。
- 後世将“谷口耕”提煉為象征隱逸的固定表達,如《漢書·王貢兩龔鮑傳》也記載了相關事迹,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意象的傳播。
2.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直接指鄭子真隱居耕作的行為。
- 引申義:衍生為對淡泊名利、遠離世俗的隱士生活的代稱,常被文人用于詩詞中表達歸隱志向。
3.文學引用
-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五言述德抒情詩》中寫道:“廢忘淹中學,遲迴谷口耕”,以“谷口耕”自喻隱退心态。
- 宋代以後,該詞頻繁出現在田園詩或表達仕隱矛盾的文學作品中,成為傳統文化中隱逸精神的符號之一。
“谷口耕”通過曆史人物鄭子真的故事,凝練了中國文化中對高潔品格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其内涵隨着文學化用不斷豐富,成為隱逸文化的重要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