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驷馬難追的意思、驷馬難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驷馬難追的解釋

比喻已說的話,難于收回;既成的事實,不能挽回。《新五代史·晉高祖皇後李氏傳》:“不幸先帝厭代,嗣子承祧,不能繼好息民,而反虧恩負義。兵戈屢動,駟馬難追,戚實自貽,咎将誰執。” 宋 歐陽修 《六一筆記》:“俗雲: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 明 《殺狗記·谏兄觸怒》:“今日一語輕交,他時駟馬難追。”亦作“ 駟馬不追 ”、“ 駟馬莫追 ”。《魏書·刑罰志》:“何得以非正刑書,施行四海。刑名一失,駟馬不追。”《禅真逸史》第二八回:“ 常泰 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莫追,豈有變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驷馬難追”是漢語中表示信用承諾不可更改的經典成語。其本義指四匹駿馬并駕疾馳的速度極快,一旦行動後便難以追回,引申為言語或承諾一旦出口便無法收回,強調言行一緻的重要性。

從構詞法分析,“驷”為古代計量單位,《說文解字》載:“驷,一乘也。”特指四匹馬拉的車輛,象征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難追”則通過否定副詞強化了不可逆轉的含義,這種“名詞+否定動詞”的結構在先秦典籍中常見,如《論語·顔淵》記載:“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驷不及舌。’”可視為該成語的雛形。

現代語言應用中,《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既成事實難以改變”,特别強調在商業契約、法律文書等正式場合的警示作用。教育部《中華成語大辭典》收錄其演變脈絡,指出該成語自宋代開始固定為四字格式,明代《增廣賢文》中“一言既出,驷馬難追”的表述使其傳播更廣。

在語義演變方面,北京大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成語存在兩個理解維度:客觀層面描述時間流逝的不可逆性,主觀層面強調人類應當遵循的誠信準則。這種雙重性使其既可用于曆史叙述,如《新唐書》中記載的盟誓場景,也可用于現代信用體系建設的話語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驷馬難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字面與比喻意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語境

四、近義詞與延伸

五、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新五代史》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提戈涅寶寶并後餅子桃不上台面采山臣民窗口麤魯挫屈淡潔哆唆房薦番芋鳳繡風移俗變豐赀分勢赴比扞拒高裡個兒赓歌關膈鬼串辜磔後襟迦逅将家敬老院旌蒲進見懇懇勤勤良醖吏從靈獻賣苦力泥窗平頗潛隳喬榦輕薄少年輕華青田鶴乞紐忽濃求和赇請七星燈日新月異入黑三浣傷熱聲淚身圭折桌速傷提親亡形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