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闕佚 ”。亦作“ 闕軼 ”。殘缺散失。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三:“令闕佚漸加,鑽訪必不徒然。” 元 趙穆 《<歸潛志>跋》:“ 遼 金 之間殆數百年,太史宜有論載,而舊聞闕逸,後有述者,可無考訂於斯邪?”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王》:“至 驪山 之禍,先王之詩,率已闕軼。” 清 盧見曾 《<封氏聞見記>序》:“尋《唐書·藝文志》、《晁氏讀書志》并雲五卷,今所傳乃十卷,翻有闕佚,則似展轉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阙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阙逸”指殘缺散失,通常用于描述文獻、曆史記載或文化資料的缺失或不完整狀态。該詞有異體形式“阙佚”“阙轶”,三者含義相同。
二、發音與結構
三、文獻例證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學術或考據語境,如古籍整理(“逸文”“逸書”)、曆史研究(“舊聞阙逸”)等領域,形容需通過考據補全的殘缺内容。
該詞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深入探究,可參考《冥通記》《歸潛志》等古籍實例。
阙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不順暢、不流暢。根據該詞的拆分,可以得到一共兩個部首,分别是“阝”和“逸”。其中,“阝”為阜的異體字,表示土堆或土坡,也可指防禦工事;“逸”則單獨作為一個部首,表明與行走、奔馳等動作有關。
阙逸來源于古代詩歌《詩經·邶風·靜女》中的一句詩:“靜女其娈,我聞靜女,不舞不蹈,阙如之何?”其中,“阙如之何”一句中的“阙”解釋為“不通暢”,“逸”解釋為“不流暢”。後來,“阙逸”被引申為表示不通暢、不流暢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阙逸的寫法和簡體字并無不同,仍然保持着“阝逸”的結構。
在古時候,阙逸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阙逸的古字形為“闕逸”,其中,“闕”在古代代表建築物中央的門,也可指宮殿門,表示王權的象征。而在“逸”字的古字形中,“辶”表示奔馳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例句用來描述阙逸:他的語言表達總是阙逸,讓人難以理解。
組詞:完整、通暢、流暢。
近義詞:不暢、不流利。
反義詞:順暢、流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