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願意順服。《左傳·僖公八年》:“ 鄭伯 乞盟,請服也。”《左傳·襄公三年》:“秋, 叔孫豹 及諸侯之大夫及 陳 袁僑 盟, 陳 請服也。”
“請服”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請服指主動表示願意歸順或臣服,常用于諸侯國之間的外交場景。例如《左傳》中記載鄭國、陳國等通過盟約表達對強國的服從( )。
多用于被動方主動示弱或依附的情境,強調“自願性”。例如戰敗國向戰勝國請求納入管轄,或小國為求庇護向大國示好( )。
“請服”是古代政治語境中的謙卑表述,體現權力關系中的臣服意願,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更多例句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 )。
《請服》是一個常用的詞彙,通常用于表達請求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或意見。在這個詞中,有一些重要的信息需要了解。
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請”字的部首是“讠”,表示與言語有關;“服”字的部首是“月”,表示與衣服有關。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其中“請”字有4畫,“服”字有6畫。
《請服》一詞可以追溯到漢語中的古代用法。“請”字原本是指向對方提出請求,表示恭敬地征求對方的同意。而“服”字則代表接受、遵從。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含義的“請服”。
在繁體中,“請”字保持不變,而“服”字會寫作“服”,多了一個“阜”的偏旁。
在古代漢字中,“請”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上半部分是一個表示“一”的橫搭在“千”的上面,下半部分則是一個表示“口”的方框。而“服”字的形狀和現代相比相對簡化,沒有那麼多的線條。
以下是一些使用“請服”的例句:
1. 我的觀點很明顯,請服吧。
2. 這位專家的研究成果非常有說服力,大家紛紛請服。
與“請服”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請教、請示、服從、服氣
近義詞:順從、答應、聽從
反義詞:反駁、拒絕、不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