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脔股的意思、脔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脔股的解釋

謂割股療疾以示虔敬。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奇節》:“ 丹陽 顧方 ,篤行君子也……俄而 方 病,邑民相率出錢詣塔廟祈禱者數千百人,為臠股者十三人。 方 竟不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脔股”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脔股”拼音為luán gǔ,指古代一種極端行為:通過割取自己的大腿肉(或局部肌肉)來為他人治療疾病,以此表達虔誠或孝心。這種行為多見于封建社會的孝道或宗教語境中。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記載于宋代王闢之《渑水燕談錄·奇節》。文中提到丹陽人顧方病重時,有十三位邑民割股為其祈福,但最終顧方仍未痊愈。此例反映了古代民間将肉體犧牲視為表達忠孝或信仰的方式。

三、文化背景

  1. 醫療局限:古代醫學不發達,人們常将疾病歸因于鬼神作祟,通過自殘以示誠心。
  2. 倫理觀念:儒家文化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訓誡與此行為形成矛盾,但極端情境下仍被部分人視為“至孝”表現。

四、結構與字義

五、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現代醫學和倫理觀念已完全否定此類行為。

注:這種行為本質上具有迷信色彩和健康危害,當代社會需以科學态度對待疾病治療。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脔股》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脔股》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人體大腿内側的位置。具體來說,脔股指的是大腿内側的股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脔股》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肉,筆畫數為12。

來源

《脔股》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在《史記·卷六十三·張良列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回顧昔代歸周室,論仁澤者王以彰施,論克己者侯以股肱。”這裡的“股肱”意思是大腿和臂膀,引申為支撐和幫助。而後來,人們在形容大腿内側的股溝時,由于脔字和股字的相近,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詞彙“脔股”。

繁體

《脔股》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脔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康熙字典》中将「脔股」寫成「脔股」,這與現在的寫法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在夏天,穿短褲容易勾起脔股。

2. 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特别注重鍛煉脔股肌肉。

組詞

脔股線、脔股口、脔股肉、内脔股...

近義詞

大腿内側、股溝

反義詞

脔膊、外脔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