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士飲酒賦詩或切磋學問的聚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會。” 唐 楊炯 《晦日藥園詩序》:“請諸文會之遊,共紀當年之事。”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總評》:“每與此先生文會劇談,至意氣傾豁處,此先生輒曰:相與讀 山谷 賦可乎?”《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鄉試年,做了幾個文會。”
(2).指文人結合的團體。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更有文會、夜學、印書會、新聞館,别有大書院九處。”
“文會”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文士的集會活動
指古代文人雅士聚集飲酒賦詩、切磋學問的聚會。這種活動不僅是文學交流的場合,也承載着文化傳承的功能。例如《儒林外史》第三回提到“因是鄉試年,做了幾個文會”,即指科舉考生通過此類聚會交流學問。
文人團體
廣義上也可指文人自發形成的組織或團體,如清代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提到的“文會、夜學、印書會”,将“文會”與教育、出版機構并列,體現其社會功能。
如今“文會”一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指代古代文人雅集,偶爾也用于形容現代文化沙龍活動,但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心雕龍》《儒林外史》等文獻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辭海》。
《文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文人聚會、交流的場所或活動。
《文會》的拆分部首為“文”和“會”,其中,“文”表示文字或文化,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會”表示聚會或交流,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漢字部首。
《文會》的總筆畫數為10。
《文會》這個詞的來源不詳,但可以推測其起源于古代文人雅集的聚會活動。
《文會》的繁體字為「文會」。
在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文會》的基本形态并未發生明顯變化。
1. 江南七怪每月都會在某地舉行一次《文會》,交流彼此修煉心得和文學作品。
2. 他邀請了一些文人朋友到他的家裡開展一次有關古代文學的《文會》。
1. 文化
2. 文人
3. 文學
4. 會議
5. 會面
6. 會談
1. 文友
2. 文化交流
3. 文學沙龍
1. 文散
2. 不會
3. 撤會
4. 散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