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輸貢的意思、輸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輸貢的解釋

納貢。《遼史·地理志序》:“東朝 高麗 ,西臣 夏國 ,南子 石晉 而兄弟 趙宋 , 吳越 、 南唐 航海輸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輸貢”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ū gòng,其基本含義是納貢,即古代臣民或屬國向朝廷進獻貢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輸貢指将貢品運輸并進獻給朝廷的行為,屬于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種義務或禮儀。例如《遼史·地理志序》提到:“吳越、南唐航海輸貢”,描述了南方政權通過海路向遼國進貢的史實。

  2. 出處與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遼史》,原文載:“東朝高麗,西臣夏國,南子石晉而兄弟趙宋,吳越、南唐航海輸貢。”,表明輸貢是政權間臣服關系的體現。

  3. 用法與延伸

    • “輸”:指運輸、運送(如“輸糧”),或引申為“捐獻”(如“輸財助學”)。
    • “貢”:專指向朝廷獻物(如“進貢”),或指選拔人才(如“貢生”)。
      二者結合後,“輸貢”更強調通過運輸完成進貢的行為。
  4. 近義詞
    納貢、進貢、朝貢等,均指向中央政權或宗主國獻禮示忠的舉動。

輸貢是曆史語境下的政治行為,常見于描述古代國家或地方政權對中央的臣服關系。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遼史》等典籍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輸貢》?

《輸貢》是一個中國詞語,常用作動詞,表示向上級或外人獻上貢品或物品。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輸”和“貢”。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輸貢》的部首是“車”和“貝”,其中“車”的筆畫數為四,“貝”的筆畫數為貳。

來源和繁體

《輸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王朝中,臣民或附屬國需向君主獻上物品或貢品以顯示忠誠。這種制度稱為“貢獻制”,而《輸貢》一詞就用來形容這個行為。繁體字則是「輸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輸貢》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因時代和地區而略有不同。比如在秦代,其寫法為「輸供」,而在漢代則寫作「輸貢」。這些變體寫法實際上在現代已經不再通用,但在曆史文獻中仍可見到。

例句

1. 他每年都會向皇帝輸貢。 2. 這個小國曾向中國輸貢,以顯示他們的臣服。

組詞

輸送、貢品、進貢、貢獻

近義詞

進貢、貢獻、供奉

反義詞

接收、領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