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君主之正妻。《詩·小雅·楚茨》:“君婦莫莫,為豆孔庶。” 鄭玄 箋:“君婦,謂後也。凡適妻稱君婦,事舅姑之稱也。”
(2).猶言您的妻子。君,妻對夫的尊稱。《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婦”是古代漢語中的稱謂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君主之正妻
指君王或諸侯的嫡妻,常見于先秦文獻。例如《詩經·小雅·楚茨》中“君婦莫莫,為豆孔庶”,鄭玄注解為“君婦,謂後也”,即周王的正妻。此用法強調身份等級,與“後”“夫人”等稱謂類似。
妻子對丈夫的尊稱
在家庭語境中,“君”是妻子對丈夫的敬稱,“君婦”即“您的妻子”。如《孔雀東南飛》(《玉台新詠》)中“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此處“君婦”是劉蘭芝自指,表達對丈夫焦仲卿的謙稱。
相關解釋可綜合參考《漢典》《詩經》注疏及《玉台新詠》的用例。
君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君子的妻子”,也可以指家庭中的女主人。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品質的男子。
君字由“口”和“十”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0劃;婦字由“女”和“蔔”兩個部首組成,總計8劃。
《君婦》這個詞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君子于役》一詩:“君子于役,婦人在室。”意思是男子在外工作、從事公務,而女子則在家中管理家務。後來,這個詞語逐漸擴展為妻子或女主人的意思。
在繁體漢字中,君字和婦字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君字在古代寫法中,變體有許多。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部分文獻中,君字是由兩個“又”字組合寫成。至于婦字,古代寫法中有時會将“女”字寫成類似“田”的形狀。
1. 他是一個有品德的君子,他的君婦也是一個賢淑的女人。
2. 她是這個家庭的君婦,兼任着照顧家庭和孩子的角色。
組詞:君主、君臣、君權、婦女、婦孺、婦産科
近義詞:賢婦、貞婦
反義詞:奴隸、婢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