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場的意思、吊場的詳細解釋
吊場的解釋
亦作“吊場”。戲劇術語。一出戲的結尾,其他演員都已下場,留下一、二人念下場詩;或一出戲中一個場面結束,由某一演員說幾句說白,轉到另一個場面。 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十二出:“浄末蔔吊場下。”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肅苑》:“‘繡戶女郎閒鬭草,下帷老子不窺園。’(下)[貼弔場]且喜 陳師父 去了。叫花郎在麼?”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罵筵》:“[淨、副淨從人喝道下][末弔場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語言惡習》:“如兩人三人在場,二人先下,一人説話未了,必宜稍停以盡其説,此謂‘弔場’,原系古格。”
詞語分解
- 吊的解釋 吊 à 祭奠死者或對遭到喪事的人家、團體給予慰問:吊喪。吊孝。吊唁。憑吊。 慰問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懸挂:上吊(自缢)。吊燈。 把毛皮綴在衣面上:吊皮襖。 提取,收回:吊銷執照。 中國舊時錢币單
- 場的解釋 場 (場) á 平坦的空地,多指農家翻曬糧食及脫粒的地方:場院。 量詞,指一事起迄的經過:下了一場雨。 集,市集:趕場。 場 (場) ǎ 處所,許多人聚集或活動的地方:場子。場地。場所。 量詞,用于
網絡擴展解釋
“吊場”是傳統戲劇中的術語,主要有以下解釋:
-
基本定義
指戲劇中用于銜接場次的特殊處理方式。當一場戲結束時,其他演員退場,僅留一兩名角色通過念誦下場詩或獨白過渡到下一場景,确保劇情連貫不中斷。
-
具體形式
- 結尾過渡:全劇收尾時,主要角色通過下場詩總結劇情(如“白雲冉冉度南園,綠柳明花處處然”)。
- 場次銜接:同一劇中,某場景結束後,由特定演員以獨白引出後續情節(如《牡丹亭》中“貼弔場”的标注)。
-
曆史淵源
該術語可追溯至宋元南戲,明代戲曲文獻中廣泛應用。例如《錯立身》戲文提到“浄末蔔吊場下”,說明其作為舞台調度的傳統手法。
-
功能意義
兼具結構過渡與藝術表現作用,既避免冷場,又通過詩詞獨白深化情感或點題,是古典戲曲“寫意性”的體現。
注意:部分低權威來源提及“執行死刑場所”的釋義,實為同形詞誤用,主流含義集中于戲劇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吊場》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吊場是指供人們懸挂或臨時放置物品的場所或設備。在吊場上可以懸挂各種物品,如吊車懸挂貨物、吊墜懸挂燈具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吊場》的部首是"口",它的整體結構可以分解成4個筆畫。
來源
《吊場》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是由"吊"和"場"兩個詞組合而成。 "吊"是指懸挂、臨時搭建的動作,而"場"則是指區域、地方的意思。
繁體
"吊場"是《吊場》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吊場"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字形上有所區别,具體的寫法請參考古代文獻或字典。
例句
1. 在建築工地上,吊場用于懸挂和運輸建築材料。
2. 這個倉庫裡有一個很大的吊場,可以方便地懸挂各種物品。
組詞
吊杆、吊車、吊索、吊鈎
近義詞
懸挂場、懸臂場
反義詞
放置場、擺放場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