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版的意思、碑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版的解釋

亦作“ 碑闆 ”。1.碑碣上所刻的志傳文字。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圖牒復摩滅,碑版誰聞傳。” 唐 杜甫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幹謁走其門,碑版照四裔。” 唐 李邕 《嶽麓寺碑》:“碑闆莫建,軌物未宏。” 宋 葉適 《贈徐靈淵》詩:“碑闆荒唐久,遄看走四鄰。” 清 馮桂芬 《複莊衛生書》:“惟碑闆之作,前賢成式具在,身處後代,不宜偭規矩而改錯。” 清 鄧漢儀 《平淮西碑》詩:“雪夜功成罷鼓聲, 昌黎 碑版照 淮西 。”

(2).泛指碑碣。 清 陶澂 《登恒山》詩:“幽緲嶽靈何所寄,巋然碑版覆苔紅。”

(3).指拓印的碑帖。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高祖太武皇帝 本名與 文皇帝 同上一字,後乃删去,嘗有碑版,鑿處具在。” 宋 桑世昌 《蘭亭博議·高宗皇帝》:“因出其本,令精意鈎别,付碑版以廣後學,庶幾彷彿不墜于地也。” 胡適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鼎彜、泉币、碑版、壁畫、雕塑、古陶之類,雖缺乏系統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

(4).書法中北碑一派。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書畫·趙松雪》:“惟碑版之書則不然,碑版之書,必學 唐 人,如 歐 、 褚 、 顔 、 柳 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點 松雪 ,便不是碑版體裁矣。” 嚴複 《救亡決論》:“鄙摺卷者,則争碑版篆隸之上遊;薄講章者,則标 漢 學考據之赤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碑版(bēi bǎ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指刻有文字的石碑本體

    這是“碑版”最基礎的含義。“碑”指豎立的石刻,“版”原指木闆,引申為承載文字的平面。合稱指專門豎立起來、镌刻有紀念性或記載性文字(如功德、事迹、法令、墓志等)的石質載體。其形制、内容、書法均具有重要的曆史與藝術價值。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将“碑版”釋義為“碑碣上所刻的志傳文字”,強調其作為文字載體的屬性;《辭海》亦指出其指“刻有文字的石碑”。

  2. 指碑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

    隨着金石學的發展,“碑版”的含義擴展,常用來指代從石碑上拓印下來的文字複制品(拓片),或根據拓片整理刊印的書籍。這類“碑版”是研究古代曆史、文字演變、書法藝術的重要資料。

    來源依據:在古籍整理和書法領域,“碑版”常指拓本或印本。如清代學者注重“碑版”考據,即指對碑刻拓本的研究。相關用法在《中國書法大辭典》等工具書中有體現。

“碑版”一詞,既指承載曆史與文學信息的實體石刻(碑),也指由此衍生出的文字複制品(拓片或印本),是中華金石文化與書法藝術傳承的關鍵載體。其核心在于以石為材、镌刻文字、具有記錄與傳播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碑版”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層解釋:

  1. 碑碣上的文字
    指刻在石碑上的志傳、記事或頌德文字,常見于古代文獻記載。例如南朝謝靈運的詩句“圖牒複摩滅,碑版誰聞傳”,即強調碑版作為文字載體的功能。唐代杜甫、李邕等文人也多次在詩文中提及碑版内容。

  2. 泛指碑碣本身
    廣義上可代指石碑的實物,包括碑石及其形制。如知網百科指出,碑版學即研究碑碣體制、沿革的學科。

  3. 拓印的碑帖
    指通過拓印技術複制的碑文,用于書法臨摹或文獻保存。宋代桑世昌《蘭亭博議》提到碑版拓本對後學的傳播作用。

  4. 書法中的北碑流派
    在書法領域特指以北朝碑刻為代表的風格,強調剛健雄渾的筆法,與“帖學”相對。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考證、書法史及實物研究,可依據具體語境選擇適用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怡敗衣倍賞逼人太甚部款參天兩地觇覩舂碓檮戭傳真電報出震禦極蹙塵凋寡丁力短衣窄袖獨峰駝二至圈烽砦分身術分支分配器高壓氧艙歸西桧宅果膳鼓妖黃米皇穹宇簡格鹪栖幾何學迹相軍艦臨下漏盡鐘鳴脔婿鹿霓衣昧詭冕旒披洩僻行前廳碻鑿僑裝栖竄權制确硌喪沒騷激時田爽越書廚說千道萬死裡逃生酸杖庭審銅煲委懷未為不可微矰仙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