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鬥筲。指容量小的盛器。亦借指少量的糧食。 唐 沉佺期 《傷王學士》詩:“吾徒祿未厚,筲鬥愧相貽。”
“筲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意義
指容量較小的容器,常用于盛放水或糧食,如“鬥筲”(古代計量單位,一鬥為十升,一筲約一鬥二升)。
例如唐代沈佺期《傷王學士》詩中的“筲鬥愧相貽”,即用此意表達微薄的俸祿。
引申比喻
比喻人的心胸狹窄或才能有限,暗含無法容納更多知識或見解的貶義。例如形容某人“見識如筲鬥”,指其思維僵化、眼界狹隘。
需注意“筲鬥”與“鬥筲”的細微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詩句出處,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筲鬥(shāo dǒu)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一種用來盛放水或其他物質的工具,類似于漏鬥。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竹)和 ⺡(缶),并且總共有12個筆畫。
筲鬥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使用工具。古時候,人們常常使用竹子制作的容器來盛裝水或其他物質,這種容器形狀獨特,逐漸演變成現在所說的筲鬥。
在繁體字中,筲鬥的寫法為「笊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筲鬥的「筲」字通常寫作「㝵」,而鬥字則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是一橫,下面是一個口。
1. 她用筲鬥将水從井裡舀出來。
2. 這個筲鬥可以用來過濾雜質。
組詞:筲箕(shāo jī)、鬥笠(dǒu lì)。
近義詞:漏鬥、濾料。
反義詞:水桶、水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