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箋的意思、擘箋的詳細解釋
擘箋的解釋
謂裁紙。 宋 陸遊 《阆中作》詩:“擘牋授管相逢晚,理鬢薰衣一笑嘩。” 清 姚鼐 《遊瞻園和香亭同年》之七:“祇憐才盡者,偏畏擘牋長。” 清 王韬 《淞濱瑣話·畫船紀豔》:“山樵於時倚醉微吟,擘箋題句,揮毫染寫,墨瀋淋漓,無不各當其意以去。”
詞語分解
- 擘的解釋 擘 ò 大拇指:擘畫(計劃,布置。亦作“擘劃”)。擘窠(指在印章或石碑上用直線劃出來的方格子,以使刻寫的字整齊)。巨擘(喻傑出的人物)。擘肌分理(喻分析事理很缜密)。 擘 ā 同“掰”。 筆畫數:
- 箋的解釋 箋 (箋) ā 注釋:箋注。 小幅華貴的紙張,古時用以題詠或寫書信:便箋。信箋。 書信:箋劄。箋牍。華箋。 文體名,書劄、奏記一類:箋奏。奏箋(多呈皇後、太子、諸王)。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擘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bò jiān(注音:ㄅㄛˋ ㄐㄧㄢ)
- 釋義:指裁紙的動作,即分開或裁剪紙張。
字詞分解
- 擘:本義為“大拇指”,引申為“分開、剖裂”的動作,如“擘畫”“擘窠”(在印章或石碑上劃格子)。
- 箋:原指小幅華貴的紙張,常用于題詠或書寫書信,如“信箋”“便箋”。
文學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 宋代陸遊《阆中作》:“擘牋授管相逢晚,理鬢薰衣一笑嘩。”
- 清代姚鼐《遊瞻園和香亭同年》:“祇憐才盡者,偏畏擘牋長。”
- 王韬《淞濱瑣話·畫船紀豔》中亦有用例,描述文人題詩作畫時裁紙的場景。
“擘箋”是古代文人書寫、創作前的準備動作,強調裁紙的雅緻過程,常見于詩詞題詠或書信往來。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可參考《陸遊詩集》《姚鼐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擘箋》這個詞是指用來概括、總結或記錄内容的紙張。下面是關于《擘箋》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擘:手 ¥
- 箋:竹 ⺮、千 Λ、廠 ⚕
來源:
《擘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使用竹簡或紙張進行寫作和記錄。《擘箋》在這個背景下被稱為書寫工具。
繁體:
繁體字《擘箋》可以用來表示《擘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擘箋》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書寫風格可能略有不同。
例句:
- 我需要一些《擘箋》來記筆記。
- 這本書中有很多有趣的《擘箋》。
組詞:
與《擘箋》相關的其他詞彙有:筆記、紙張、記錄、備忘等。
近義詞:
- 紙張
- 便籤
- 記事本
反義詞:
《擘箋》這個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它指的是一種特定類型的紙張,沒有具體的對立概念。
希望這些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