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会。” 唐 杨炯 《晦日药园诗序》:“请诸文会之游,共纪当年之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总评》:“每与此先生文会剧谈,至意气倾豁处,此先生輒曰:相与读 山谷 赋可乎?”《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2).指文人结合的团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更有文会、夜学、印书会、新闻馆,别有大书院九处。”
“文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文士的集会活动
指古代文人雅士聚集饮酒赋诗、切磋学问的聚会。这种活动不仅是文学交流的场合,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例如《儒林外史》第三回提到“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即指科举考生通过此类聚会交流学问。
文人团体
广义上也可指文人自发形成的组织或团体,如清代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到的“文会、夜学、印书会”,将“文会”与教育、出版机构并列,体现其社会功能。
如今“文会”一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指代古代文人雅集,偶尔也用于形容现代文化沙龙活动,但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心雕龙》《儒林外史》等文献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辞海》。
《文会》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文人聚会、交流的场所或活动。
《文会》的拆分部首为“文”和“会”,其中,“文”表示文字或文化,是一个常用的汉字部首;“会”表示聚会或交流,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部首。
《文会》的总笔画数为10。
《文会》这个词的来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文人雅集的聚会活动。
《文会》的繁体字为「文會」。
在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文会》的基本形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1. 江南七怪每月都会在某地举行一次《文会》,交流彼此修炼心得和文学作品。
2. 他邀请了一些文人朋友到他的家里开展一次有关古代文学的《文会》。
1. 文化
2. 文人
3. 文学
4. 会议
5. 会面
6. 会谈
1. 文友
2. 文化交流
3. 文学沙龙
1. 文散
2. 不会
3. 撤会
4. 散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