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微賤而愚暗。《文選·顔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徒愧微冥,終謝智效。” 李善 注:“微冥,微賤而闇冥也。”
(2).猶昏暗。 唐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詩:“峯嶺上崇崒,煙雨下微冥。” 唐 杜甫 《過南嶽入洞庭湖》詩:“攲側風帆滿,微冥水驛孤。”
“微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社會地位低下且愚昧不明。該釋義出自南朝宋·顔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中的“徒愧微冥,終謝智效”,李善注解釋為“微賤而闇冥”(闇冥即愚昧)。這一用法多用于古代文學中,表達自謙或對他人境遇的感慨。
形容光線暗淡或環境朦胧的狀态。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定義為成語,解釋為“微小而暗淡”,可引申形容事物微不足道或存在感薄弱,如“微冥的星光”“微冥的成就”等語境。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其含義,古代文獻中多取前兩種釋義,現代用法則更偏向自然景象或抽象比喻。
《微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微小而冥暗。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微和冥。
微的部首是彳,拆分的筆畫為3畫;冥的部首是冖,拆分的筆畫為2畫。
微冥的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它融合了微小和冥暗的含義,形成了一個描述微小而冥暗的詞語。
微冥的繁體字為微暝。
在古代,微冥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區别在于字形的演變,筆畫的書寫方式和結構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1. 這個地方微冥無人,不適合居住。
2. 這件事情隻在微冥之間發生,很少有人知道。
3. 夜晚微冥中,星星閃爍,宛如一顆顆寶石。
組詞:微光、微弱、微小、冥冥、冥暗。
近義詞:微小、微弱、微細、微薄。
反義詞:明亮、明晰、顯著、顯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