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茜草。其根可作绛紅色染料。《詩·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 毛 傳:“茹藘,茅蒐也。” 孔穎達 疏引 李巡 曰:“茅蒐,一名茜,可以染絳。”
(2).指茹藘所染之绛紅色。《詩·鄭風·出其東門》:“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毛 傳:“茹藘,茅蒐之染女服也。”
茹藘(rú lǘ)是漢語古籍中對茜草的古稱,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茹藘指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多年生攀援草本,根莖呈黃紅色,古代用作紅色染料來源。《爾雅·釋草》記載:“茹藘,茅蒐”,郭璞注:“今之蒨也,可以染绛”。其名稱源自根部的染色特性,“茹”有“食”“牽引”之意,“藘”則關聯染色工藝。
文獻例證
《詩經·鄭風·東門之墠》雲:“東門之墠,茹藘在阪”,此處以茹藘生長環境暗喻情感。漢代《說文解字》亦收錄該詞,釋為“茅蒐,染草”,印證其染料用途。
文化應用
茜草根系含茜素,是古代“绛色”(深紅)的主要天然染料。《漢官儀》記載“染園出芝、茜,供染禦服”,說明其曾為皇家禦用染色原料。唐代《新修本草》詳述其藥用價值,稱其可“止血、活血”。
(文獻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志》電子版、漢典網《康熙字典》釋義)
“茹藘”是古代漢語中的植物名稱,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及字義分析如下:
“茹藘”即茜草(學名:Rubia cordifolia),是一種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根部含紅色色素,在古代被用作天然绛紅色染料。
構詞分析:
文獻佐證:
在《詩經》中兩次出現,既用于描寫城郊植物景觀,也借染色特性隱喻樸素而真摯的情感表達,成為早期文學中的自然意象符號。
注:由于标注為低權威性,建議進一步查閱《詩經》注疏或植物學典籍驗證細節。
班簿抄籍持己摧黜代課點冊帝籙動發耳光子惡詩法經樊灌範域符葆孤鳏洪論還元大品護度昏愚火害家敗人亡夾袋中人物頰輔降輯澗流節飲酒台擊竹決定遽幾看不清拉下馬樂人論辯曼睇怒惡飄蕩坯場碁燈起柩輕賤輕猛清甯勤實瓊膏漆沙硯阙謬讓坐任能容頭煞費心機疏險田墅秃友汪濊往昔危厲鄉老書削白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