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亞的意思、罷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亞的解釋

(1).稻名。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罷亞百頃稻,西風吹半黃。” 宋 沉遼 《村舍》詩:“九月罷亞收,流水滿郊原。” 元 王恽 《平湖樂》曲:“黃雲罷亞捲秋風,社甕春來重,父老持杯十分送。” 清 錢謙益 《再題奚川八景畫卷》詩:“故園門巷長蓬蒿,西風罷亞生荊杞。”

(2).稻多貌。 宋 歐陽修 《送梅秀才歸宣城》詩:“罷亞霜前稻,鈎輈竹上禽。” 宋 蘇轼 《登玲珑山》詩:“翠浪舞翻紅罷亞,白雲穿破碧玲瓏。” 王十朋 集注引 李厚 曰:“罷亞,稻多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亞”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疊韻聯綿詞,主要見于古代詩文及農學典籍。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釋義,該詞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義項指稻谷茂盛、搖動之貌。北宋蘇轼《登玲珑山》詩中“翠浪舞翻紅罷亞,白雲穿破碧玲珑”一句,即以“罷亞”形容稻田隨風起伏如波浪的景象。此用法在《廣群芳譜·谷譜》中亦有印證:“罷亞,稻多貌。”

二、引申為稻穗豐碩低垂之态。南宋陸遊《村飲示鄰曲》中“新粳炊罷亞,漸鄙劍頭炊”的描述,既點明稻谷成熟的時間,又暗含對糧食豐收的贊歎。清代朱彜尊《百字令·和韻送曹子顧學士》詞中“罷亞香粳,鈎辀好鳥,物候宜京口”的用法,則進一步将“罷亞”與稻米香氣相關聯,賦予其感官意象。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唐宋詩詞或古代農史文獻時仍具參考價值。古漢語學者王力在《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特别指出,聯綿詞“罷亞”與“䆉稏”為異形同義詞,均屬以音表意的典型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罷亞”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1.稻谷名稱

指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水稻品種,常見于唐宋詩詞中。例如:

2.形容稻谷繁盛

表示稻穗密集、豐收的景象,多用于描繪田園風光。例如:

其他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迅速結束或消失”,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傳。建議以古代詩詞和權威辭書(如漢典)的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宋代詩詞原文(-7)。

别人正在浏覽...

白液半瞋半喜暴悖報命别士博涉駁違不死庭蔔祝擦西超乘成和愁襟粗論檔案登朝德語對本對利分隊脯燔腹婚泔魚供冀害菑紅氍毹花殘月缺黃水講使鑒衡郊陌夾日疥痨賓街溜子伎伎舅舅鸠竹具摺開貌開谕攬跋樂孜孜戀胊曆井扪天栗栗危懼伶仃孤苦綿曆青鴛瓦柔革上人兒示問嘶嗄死胎綏馭陶熔讬形問官答花無天校走謝舅狶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