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然大士的意思、面然大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然大士的解釋

佛經中謂救苦救難的 觀音菩薩 化身。《禅門日誦·普供贊語》:“ 面然大士 , 觀音 化身。” 明 李贽 《祭無祀文》:“又聞 面然大士 統領三千大千神鬼,與爾等相依日久,非不欲盡數超拔爾等,第亦無奈爾等自家不肯何耳。”參見“ 面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面然大士是漢傳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特指餓鬼道衆生的首領,亦是盂蘭盆儀式中超度亡靈的核心對象。該詞由“面然”(面容焦黑枯瘦)與“大士”(菩薩尊稱)複合構成,體現其兼具餓鬼相與菩薩慈悲救度的雙重特性。

一、名稱釋義與宗教地位

“面然”源于梵語“烏樞沙摩明王”的意譯,形容其面部因饑餓而凹陷焦黑的形象。《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記載,佛陀弟子阿難在禅修時遇見身形枯瘦、口吐烈焰的餓鬼王,佛陀開示此為面然大士示現,教導以施食法門救度餓鬼道衆生。在漢傳佛教中,面然大士被視為觀音菩薩的忿怒化身,象征以威猛相破除衆生貪執。

二、形象特征與儀軌關聯

其典型造像為青面獠牙、三目六臂,手持金剛杵與火焰,足踏餓鬼,代表降伏三毒煩惱。宋代《佛祖統紀》記載,唐代不空三藏翻譯《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後,面然大士與“放焰口”施食儀軌形成固定關聯,成為中元節盂蘭盆會的重要祭祀對象。

三、文化影響與文獻記載

明代《釋氏要覽》強調面然大士信仰對民間喪葬習俗的影響,衍生出燒紙錢、設齋供等民俗活動。清代《百丈清規證義記》詳述寺院舉辦焰口法會時懸挂面然大士畫像的規制,印證其在佛教儀禮中的核心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面然大士是佛教中的重要形象,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面然大士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代表佛教施食法門中的鬼王。其形象源于佛經中形容的餓鬼形态——枯瘦如柴、咽喉細如針孔、口吐火焰,因面部被火焰灼燒而得名“面然”(即“面上火然”)。

  2. 宗教象征與經典來源
    該形象出自唐代實叉難陀所譯《佛說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經中記載佛陀弟子阿難在禅定中見到餓鬼王面然,後得觀音菩薩示現救度之法,由此形成施食超度餓鬼的儀軌。

  3. 儀式功能
    在瑜伽焰口法會中,面然大士作為鬼王統領衆餓鬼,象征通過施食可超度亡靈、化解衆生苦難。此儀式體現了佛教慈悲濟度的核心思想。

  4. 别稱與化身關系
    面然大士又稱“烏尤菩薩”(烏尤為印度語音譯),是密宗瑜伽部主尊之一,進一步強化了其作為觀音化身的身份認同。

補充說明:部分文獻将“面然大士”解釋為形容人儀态莊重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權威佛典支持,建議以佛教術語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播出才實蟾宮折桂逞辨塵汙打號子低貨二鳳反哺翻古騑騑汾神亘年購懸畫黃昏夜豁浪活字儉觳剪喪吉旦金版啾啾唧唧君聖臣賢剀到開朗铠馬崆峒子快行客辣味漣猗練缯靈塔密電碼母權制木雍難兄難弟牛脍拍手打掌平壤欺人自欺痊疴區裡讓禮一寸,得禮一尺繕人釋玺熟複四匝酸梅天固鐵硯磨穿恸啕危如朝露衛攝威尊命賤無字句響當當閑空絃外之音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