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雞的意思、火雞的詳細解釋
火雞的解釋
[turkey] 吐绶雞科(Melea-grididae)的一種鳥,即吐绶雞
詳細解釋
(1).駝鳥的古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四·駝鳥》。
(2).吐绶雞的通稱。《明史·外國傳五·三佛齊》:“﹝ 洪武 三年﹞入貢黑熊、火雞、孔雀、五色鸚鵡、諸香、苾布、兜羅被諸物。”
詞語分解
- 火的解釋 火 ǒ 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别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指槍炮 * 等:火藥。火炮。 發怒,怒氣:火暴。火
- 雞的解釋 雞 (鷄) ī 家禽,品種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飛;雄性啼能報曉,雌性生的蛋是好食品:公雞。母雞。雞雛。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火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基礎釋義
火雞(huǒ jī)是漢語名詞,指一種大型家禽,屬鳥綱、雞形目、雉科。其核心特征包括:
- 外形:體型龐大,成年雄鳥體長可達1.2米,頭部裸露呈紅色或藍色,頸部有肉質垂皮(稱“肉垂”或“肉瘤”),尾羽可展開呈扇狀。
- 起源:原産于北美洲,16世紀由歐洲殖民者引入歐亞大陸,後成為全球性養殖禽類。
- 用途:肉質富含蛋白質,為重要食用禽類,尤在西方感恩節、聖誕節作為傳統主菜。
二、生物學特征
根據動物學分類,火雞分為兩個物種:
- 野生火雞(Meleagris gallopavo):分布于北美森林,羽毛呈青銅色帶金屬光澤,具飛行能力。
- 家養火雞:經人工馴化選育,體型更大但飛行能力退化,常見品種包括“青銅火雞”“尼古拉白羽火雞”等。
三、文化象征與引申義
火雞在漢語語境中衍生出兩類文化含義:
- 節日象征:因西方傳統節日食用習俗,漢語常以“火雞”代指感恩節、聖誕節的慶典食物(例:“感恩節的火雞大餐”)。
- 戲谑用語:口語中偶以“火雞”形容衣着花哨或行為笨拙者(例:“他穿得像隻火雞”),此用法帶貶義色彩。
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89頁。
- 《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雉科”詞條。
- 《世界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科學出版社,2018年,雞形目章節。
- 《西方節日文化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年,感恩節習俗條目。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權威鍊接,此處僅标注紙質文獻來源,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火雞是一種大型禽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火雞(學名:Meleagris gallopavo),别名吐绶雞、七面雞,屬雉科火雞屬。其名稱可能源于頭部紅色肉瘤形似火焰,或因其原産美洲時被歐洲人誤認為與土耳其(Turkey)有關。
二、形态特征
- 體型:比普通家雞大3-4倍,體長110-115厘米,翼展125-144厘米,體重2.5-10.8千克。
- 外貌:頭頸裸露,有紅色珊瑚狀肉瘤,喉部下垂紅色肉瓣;雄鳥尾羽可展開如扇形,羽毛呈金屬光澤,顔色從乳白到褐黑不等。
三、分布與習性
- 栖息地:原産北美和墨西哥,喜水邊林地,集群生活,食性雜(漿果、昆蟲等)。
- 繁殖:雌鳥年孵2次,每窩8-15枚卵,孵化期28天,偶見孤雌生殖現象。
四、文化意義
火雞是感恩節和聖誕節的傳統食物,象征北美文化。明代《明史》記載其為進貢珍禽。
五、營養價值
肉蛋白質含量比普通禽類高20%,脂肪和膽固醇低,含豐富氨基酸及維生素,有助提高免疫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火雞與普通雞的差異或養殖信息,可參考權威百科或農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擺搠敗退悲羞辯巧兵權徹頭弛崩充牣愁擾打整谛道抖毛兒煩任烽柝剛纔感紉孤哀子挂錢圭門鬼謀古直回猋渾蒙将扶绛紗系臂急鬥疾夫襟背驚眼口齒生香闊少爺了歸斂閃硫黃律例炰哮篇葉僻論迫蹵千瘡百痍氣口清方清源山曲諒山菜商彜夏鼎生生化化屍橫遍野梯梁涕零骰錢屯疾吐絲自縛亡國之器亡厭亹亹穩穩紮紮銜華佩實小吏小門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