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萬民傘的意思、萬民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萬民傘的解釋

舊時紳民為頌揚地方官的德政而贈送的傘。傘上綴有許多小綢條,上書贈送人之名氏。《糊塗世界》卷十:“在任時第一要聯絡紳士,要曉得地方官這些萬民傘,德政牌,并不是百姓送的,百姓一樣出錢,卻亦不能不出錢,出錢之後,紳士來還官的情。” 魯迅 《且介亭雜文·說“面子”》:“有一國從 青島 撤兵的時候,有人以列名于萬民傘上為‘有面子’。”亦稱“ 萬民牌傘 ”。《冷眼觀》第七回:“我年伯就即日交卸了 江寧府 篆務,彼都人士,公餞行旌,送萬民牌傘,又忙碌了數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萬民傘是中國古代民間社會特有的禮儀性器物,特指百姓集體贈予離任地方官員的傘狀旌表物。其形制為傘面覆蓋多層布帛,每層布帛上由民衆簽名或蓋印,傘骨懸挂彩色綢帶,象征"萬民遮護"的感恩之意。

該習俗源于明清時期,傘面通常選用青色或紅色綢緞,取"青天紅日"的清廉勤政隱喻。傘頂裝飾銅制葫蘆,寓意"福祿綿長",傘柄刻有"德被群黎""澤施衆庶"等頌詞。據《清稗類鈔》記載,受贈官員需身着官服跪接,傘蓋最終供奉于家族祠堂,成為仕途政績的物證。

不同地域存在"功德傘""德政傘"等别稱,傘面簽名數量反映官員聲望。民國《上海縣志》載有"一傘千名,百裡頌聲"的記載,體現其在基層治理中的特殊符號價值。現代民俗研究認為,這種器物既包含傳統"父母官"治理理念,也承載着民間對清官文化的集體記憶。

(文獻依據:1.中華書局《中國古代禮俗辭典》;2.商務印書館《中國民俗文化大觀》;3.上海古籍出版社《江南地方志叢編》)

網絡擴展解釋

萬民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民俗物品,具有曆史和文化雙重意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曆史背景

萬民傘是封建社會中地方官員離任時,當地百姓或鄉紳為表彰其德政而贈送的傘狀紀念物。其寓意是官員如同巨傘般庇護百姓,象征“愛民如子”的形象。贈送數量越多,代表官員越受愛戴。

二、結構與象征

  1. 實物特征:傘面綴滿小綢條,每條書寫贈送者姓名,體現集體感恩。
  2. 深層含義:既是官員政績的榮譽證明,也是民間對清廉政治的期待。若官員被貶黜時仍有人送傘,則更凸顯其清正品格。

三、功能演變

早期作為官員離任的紀念品,後期逐漸衍生為廟宇中的祈願物。例如,夏布繡博物館收藏的萬民傘,傘葉一面繪吉祥圖案,另一面寫祈願文字,成為民衆寄托美好願望的載體。

四、文化延伸

在成語中,“萬民傘”被引申為保護人民的力量或機構,源自寓言《傘下》中“撐傘庇護衆人”的故事。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文學比喻,與曆史實物需區分。

參考資料提示

更多細節可查看權威百科(來源1、2)及民俗研究(來源5、6)。

别人正在浏覽...

霸陵橋闆籍便音鼈菜庳濕步趾成敗得失稱德度功成政處物飛聲騰實風環雨鬢酆獄浮骖跗萼負羇服瑣剛暴官裡骨都都歸道山悍戾化化胫然斤械開長刊木拉面梁壞良愈龍鬼蛇神魯薄論空落地簽證鹵潟緑章木瓜海棠弄神弄鬼龐鴻飄悠悠前圖潛蟄青遠起作用日場灑翰三星約上相伸張視如寇仇殊常竦诮歲時宿謀添枝增葉銅馬軍吻獸窩頭韱察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