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邦;天下;各國。《易·乾》:“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史記·東越列傳》:“今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當安所告愬?又何以子萬國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詩:“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明 李夢陽 《贈何舍人赍诏南紀諸鎮》詩:“日月重懸萬國朝,雷雨赦過羣方悅。”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以一人之詔旨立憲,憲其所憲,非大地萬國所謂憲也。” 郭沫若 《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國際資本家萬矢一的地傾向着我們這個還在資本制度以前的 中國 ,把我們 中國 已經作為了萬國的商場,彼此在這兒互相争逐了。”
“萬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指向“衆多國家”或“天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萬國”指代“萬邦、天下、各國”,常用來形容衆多國家或全世界的範圍。例如《史記·五帝本紀》中“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即強調天下和諧。現代用法中,它也被用于國際性活動,如“萬國博覽會”(指各國參與的博覽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周易》《史記》等典籍,或查看漢典等權威詞典。
《萬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世界上的所有國家”,表示包括各個國家在内的全世界範圍。
《萬國》這個詞的部首是“丿”和“口”,拆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丿”和“口”。其中,“丿”部分屬于左偏旁部首,表示一個斜杠;“口”部分屬于囗字旁部首,表示一個方框。整個詞語共有5個筆畫。
《萬國》這個詞源于《詩經·國風·周南·江漢》:“湜湜黃鳥,言維喪之。萬國來思,日其昌矣。”在現代漢語中,“萬國”用于表示全世界的各個國家。在繁體字中,“萬國”保持不變,仍然是“萬國”。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詞語“萬國”可能有一些變體,但整體結構和意思基本保持一緻,即“丿”和“口”兩個部分的組合。
1. 他的影響已經遍及萬國,成為世界範圍的話題。
2. 這是一本關于萬國文化的研究書籍。
萬國博覽、萬國航空、萬國語言學等
世界、全球、全世界
一個國家或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