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樸奇特。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閱古·古磚》:“﹝ 漢 竟寧 磚﹞上端作大獸面,形模古異。” 清 吳敏樹 《石君硯銘》:“硯體甚巨,形製古異,無他文飾。”
“古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古樸奇特”,多用于描述古代器物、建築或藝術品的風格特征。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清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
主要用于形容古代文物或藝術品的特征,如陶瓷、建築構件、文房用具等,強調其兼具曆史厚重感與視覺獨特性。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屬于偏文雅的表達。
類似詞彙包括“古拙”(古樸拙稚)、“奇古”(奇特古樸),但“古異”更突出“異”帶來的視覺沖擊感。
古異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由“古”和“異”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古”字表示古代、舊時代的意思;“異”字表示不同、奇怪的意思。因此,“古異”可以表示古老而奇異的意思。
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四年》中,原文是“享于吳,其禮(古異)。曰:‘善。’”。可以看出,“古異”在古代文獻中已經有使用。
拆分“古”字的部首是“口”和“十”,在字形上表示舊時代的形象,筆畫數為5。
拆分“異”字的部首是“口”和“弓”,在字形上表示奇怪的形象,筆畫數為13。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而“古異”這個詞在古時候也有不同的寫法。在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古”字的古代寫法為“固”,意為堅固、古舊;“異”字的古代寫法為“孈”,意為奇異、離奇。
“古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古異」。
例句:
1. 這幅畫風格古異,充滿了神秘的氛圍。
2. 這本小說描寫了一段古異的愛情故事。
組詞:古怪、古舊、古雅。
近義詞:古奇、古怪。
反義詞:現代、常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