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一儆百的意思、殺一儆百的詳細解釋
殺一儆百的解釋
[execute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儆:警戒。殺一個人而使許多人引以為戒。亦作“殺一警百”
詳細解釋
亦作“ 殺一警百 ”。殺一個人以儆戒許多人。 清 龔自珍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送難者皆天下黠猾遊説而貌為老成迂拙者也。 粵省 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遊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紳士中未必無之,宜殺一儆百。”送,一本作“ 逆 ”。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斬草除根,殺一警百,這正是根本的辦法。”亦泛指懲罰一人以儆戒衆人。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 梅佐賢 向 徐義德 建議開除幾個罷工的為首分子,殺一儆百,不然以後日子會更不太平啦。”
詞語分解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 百的解釋 百 ǎ 數名,十個十(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佰”代):百步穿楊。百兒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貨。百姓(人民)。百般。百煉成鋼。百無聊賴。百廢俱興(塶 )。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殺一儆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1.詞義與出處
- 含義:指通過處死或懲罰一個人來警示衆人,達到警戒多數人的目的。其中“儆”意為警告。
- 出處:最早出自《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2.用法與例句
- 語法:連動式結構,通常作謂語、賓語,含褒義(但實際使用中需結合語境)。
- 例句:如姚雪垠《李自成》中“如果遇到抗拒,就殺一儆百”;後漢郭威為整肅軍紀,斬殺違令飲酒的親信李審,即為此成語的典型用例。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殺雞儆猴、懲一儆百、以儆效尤(均強調通過懲罰少數人警示多數)。
- 反義詞:賞一勸百(通過獎賞激勵他人)、寬大為懷(強調寬容而非懲戒)。
4.相關故事
- 姜太公為震懾齊國賢人狂矞、華士,殺二人以警示其他不願效力者;後漢郭威斬李審以嚴明軍紀,均體現了該成語的實際應用場景。
5.使用場景
- 多用于法律、軍事或管理領域,強調通過嚴厲手段維護規則。需注意語境,避免濫用暴力或過度懲戒。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曆史典故及文學用例,如需進一步擴展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殺一儆百》的意思
《殺一儆百》是一句成語,意為殺一個來警戒其他人,以儆效尤。它形容為了懲罰一個人的錯誤行為,以警戒其他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殺一儆百》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殺一儆百》這個成語共有7個漢字:
- 殺:木字旁(bùshǒu) + 4筆畫
- 一:一字頭(yīzìtóu)+ 1筆畫
- 儆:人字旁(rénzìpáng)+ 9筆畫
- 百:白字頭(báizìtóu)+ 6筆畫
《殺一儆百》的來源
《殺一儆百》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那時,主父偃從平津侯劉肥學詩,師父讓他背誦《詩經》中的《鹿鳴》篇。主父偃不願意背誦,師父一怒之下殺了一隻鹿來儆效其他學生的勤奮與尊敬。于是,這個成語便誕生了。
《殺一儆百》的繁體字
《殺一儆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殺一儆百」。
古時候《殺一儆百》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殺一儆百的漢字可以寫為「殺一懲百」。
《殺一儆百》的例句
他們殺一人,儆百人,以警告其他涉案人員不要重犯。
《殺一儆百》的組詞
殺雞儆猴、殺雞給猴看、殺一警百。
《殺一儆百》的近義詞
以一儆百、以儆效尤。
《殺一儆百》的反義詞
姑息養奸、縱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